第163回 订生死盟

    第163回 订生死盟 (第2/3页)

京与大清议约,增开牛庄、汉口、九江、南京等为口岸,允许经商,增开天津卫为商埠,赔偿英吉利、法兰西两国,白银总计一千六百万两。”

    “此战之后,大清国力大为衰退,加之太平军之乱,令大清卧薪尝胆。朝廷中有明白人,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和中枢执掌大权的恭亲王等,曾经以‘师夷制夷’、‘中体西用’八字为方针,师夷长技以自强,在中外和局的条件下徐图中兴。”周斌义也补充说道,“但这效果并不好,虽说国力稍有增强,技术得以革新,但另一场战事,则把这个强国的中兴大梦彻底摧垮。因为之前的战事,大清是败在洋人手中,而这场战事,则向倭寇求和。这场战事发生时,韩金镛,已经有你了!”

    韩金镛听闻至此,稍显不解,他向周斌义、张德成深施一礼,说道:“纵然有我,我也不过是个未及成年的小子,这其中究竟是有何瓜葛,还望先生明示。”

    “大清与倭寇这场战斗,打得更为惨烈,堪称是大国梦碎的一场战。而战争的起始,净是因为大清自恃强大,要干涉附属高丽国的东学党起义。清兵进入高丽国后,倭寇迅速在高丽国增兵,大清随即与倭寇交兵。未曾想,淮军且战且败,且败且退,战事竟一直打到了关外咱大清的国土上。是时,陆上交兵未止,而海上交兵又至。北洋水师与倭寇激战于黄海,竟然呈溃败之势,蜷缩与旅顺口不敢再战。倭寇随即登陆,攻陷旅顺口和威海卫,北洋水师全军覆灭。”张占魁说至此处,颇为悲愤,他言道,“这一战,从大清光绪二十年,一直打到了大清光绪二十一年,在与倭寇议约后,不得已将辽东、台湾、澎湖等地割让给倭国,赔偿军费总额竟然高达白银二万万两。”

    “孩子,你兴许不知道,这场战事发生距今尚不久远,大清与倭国议约的那一年,你正式到张宅,成为周先生的童儿!”王义顺的气息羸弱,但听闻许久,终于忍不住心中的寂寥和失落,无奈的说道,“可是,孩子,你可知啊,这几场大阵仗虽然战败,但战败多属战略失误,咱的兵们,可没丢脸。尤其是汉族官兵,个个英勇杀敌,刘步蟾、邓世昌、马金叙、聂士成等将军,个个都是好儿郎,丈夫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还。”

    “唉……”韩金镛听至此处,突然愤懑的拍了一把大腿,“我只咱天津卫的洋人欺人,哪知道这背后还有如此多的屈辱。如此说来……如此说来……个人的冤仇事小,咱倒真要把这些洋人当成是头号劲敌了!”

    “孩子,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我辈团结精诚,你以为洋人就能如此轻而易举的击溃我们吗?当然不能!一来,英吉利、法兰西等洋人,以传教为目的,在我中华施以小恩、培育信众,以此来分化我们的内部,令传承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断档;另一来,还广泛培植其党羽,他们用‘以华制华’的思路,招募贪财忘义之徒,成为他们的走狗。这才有了洋奴、倭奴之流,此类下作之徒,他们狗仗人势、仗势欺人、数典忘祖,真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