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回 古渡惊魂

    第205回 古渡惊魂 (第1/3页)

    光绪年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最坏的时代;但对于少数人而言,同样是最好的时代。

    大多数人,无非碌碌之人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朝大国的外忧内患、无以为继,恰如参天大树的根基已松动,反应到外在,便是这株大树失去了该有的繁茂,如是,碌碌之人便失去了该有的庇护,狂澜将于既倒;少数人,则多是创造者,以是时西洋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他们更多的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中,居于食物链顶端的人,既然过去曾经依附多时的大树,如今已经堪堪朽矣,那不如便主动离开这庇护,或者是自己再栽下一株新的小树,等着它慢慢长大。

    遗憾的是,在光绪年间,少数人终究是敌不过多数人,灵巧的胳膊也难敌得过粗壮的大腿。纵然是这个曾经风光的王朝,因为少数人的精明,迎来了短暂的繁华与荣光,无非也不过如是将死之人的回光返照罢了。

    从开封府一路向东,李存义、张占魁、尚云祥和韩金镛,目睹了整个中原大地的厚重底蕴,也亲历了这片曾经富饶土地的浴火。令师徒四人遗憾的是,浴火原本为了重生,可如今,这片土地所居的人们,大多在浴火的苦难中,却难寻得重生的机会。自光绪元年起,中原大地屡经大旱、涝灾、冰雹的袭击,随后几年,史无前例的巨大地动,更是使得数以百万计的百姓成为流民。是时,华夏赤地千里,臣民流离失所,路边饿殍遍地,饥者易子相食。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被震撼。师徒四人试图帮一帮这些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灾民,可是,即便他们手头有再多的资财,面对如此的局面,又能做些什么呢?骑快马、走官道,师徒四人散尽了将近千两的银子,只留下了基本的路费盘资,这一日,终于行至了黄河古渡——直隶赵州临城县。

    “孩子,你可知这临城县,与我们习武之人,有何深切的渊源么?”揽缰离鞍,张占魁向身后的韩金镛问道。

    “常山赵子龙!”韩金镛想都没想,脱口而出答道。

    “赵云将军不是常山真定人么?”尚云祥听了韩金镛的话,反问道,“怎么成了临城的人?”

    “师兄,莫被说书先生的那些话本影响了!”韩金镛答道,“人言,常山赵子龙攻无不取战无不胜,座下白龙马,手中亮银枪,堪称是常胜将军,可那是‘演义’,不是真史;真正的历史不再‘演义’,而在‘志’。赵将军的真正故土,却在这临城,故居已然湮没,但相传他故里的石碑、他的坟茔,以及赵氏宗祠墓葬群,如今仍在这临城澄底村!”

    “若不是此行有公干,我们真要一路寻访,找一找这先人之所在,拜一拜这万世景仰的英雄了!”尚云祥兀自有些可惜,答道。

    “师伯,却不知,咱接下来又该如何是好呢?”韩金镛向尚云祥投去个微笑,同样离鞍下马,快步走到李存义的马前,小声的询问,“这案子,接下来咱该怎样个查访法?”

    “先打尖住店吧!”李存义稍加思索,往自己的身后瞧了一眼,说道,“我们四个大男人,姑且还好办,关键是石玉梅姑娘,一路随我们征尘仆仆,她是受不了这奔波之苦的!”

    韩金镛听了李存义的话,回头再看,石玉梅果然已经满脸的倦容。

    一介女流,策马奔波行路,当然是不方便的,世俗也不会容许一个女眷策马疾驰。为此,石玉梅女扮男装,这几日虽说是掩人耳目、行路方便,可终究是过于奔波,已经显示出了疲态。此刻下马,她身子纵有道不出的疲敝,却仍旧嘴硬,只是说道:“不打紧,不打紧,你们正事儿要紧,我还能坚持忍耐。”

    话说的再漂亮,精神上的疲敝终究是瞒不过师徒四人。李存义只是朝石玉梅的方向笑了笑,然后用手点指眼前,直说:“你们且看,这恰巧有一馆驿,虽说环境条件不比我们在开封府所住的‘得月楼’,但终究是个居身之所,依我看,我们就在这里暂作休整吧!一会儿我们把用不着的行李先搁在房间里,玉梅你留在这里帮我们看着即可,不用陪着我们再奔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