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回 又见伊人

    第274回 又见伊人 (第1/3页)

    得了朝廷歩撵的荣耀,貌似是一桩美事,但其中蕴藏着中外即将开战的艰险。由此而观之,这荣耀与其说是恩赏,反而更应说是一种拉拢。

    且说,在韩金镛的建议下,曹福田、张德成、林黑儿各部,果然皆是加紧了训练。

    一时间,天津卫的地面更为平静。而周边郡县,涌动的暗潮却已经至波涛汹涌之态。

    消息像雪片一样,经由马玉昆身边的刘十九,一件件传到了韩金镛的耳中。

    ……潜入北京城的义和拳拳民,已经有八千人之巨。

    ……京城义和拳拳首,悬赏绞杀洋人。

    ……太后老佛爷对此不闻不问,

    ……身居首辅的荣禄托病不出。

    当韩金镛把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联系到一起后,深吸了一口凉气。他把曹福田、张德成和林黑儿聚到吕祖堂,只对他们三人说道:“未来时日,京城、直隶义和拳或将举大事竖大旗。但他们举的大事,十有八九不是义举,他们竖起的大旗,或许有乱杀无辜之嫌。诸君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手下拳民,谨防拳民心态有变,京津直隶遥相呼应。”

    得了韩金镛的建议,曹福田、张德成和林黑儿各自去安抚手下。

    到了五月下旬,韩金镛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把看到的文书添油加醋加以描绘,刘十九身临其境一般的,把这场厮杀讲给了韩金镛听。更让韩金镛痛心疾首的,是这场厮杀并非发生在义和拳与洋人之间,而是发生在义和拳与官军之间。

    兴许是由于历史性的对立与猜忌,清军于义和拳原本就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中。这种平衡在天津卫得以维系,裕禄、马玉昆、聂士成与义和拳相安无事;但在直隶,却终于是爆发了。五月中旬,即将是一年中最酷热的光景。且说,这一天,一小对清兵防御军落了单,竟然被大股的义和拳拳民追打砍杀。这一路直隶的义和拳,非像天津卫的义和拳这般,手里有各式稍微落伍的长枪,但因人数相差太悬殊,纵然只是擎着大刀、拿着锄头的几千拳民,要想绞杀百十个拿着枪械的清兵,也轻而易举。这一路清兵,原本是最精锐的武卫中军,但分统杨福同的百余名补兵,竟然在直隶涞水县一带,被义和拳设伏围歼。

    百十兵丁打光了枪械中的子弹,把腰里的钢刀抽出,和义和拳拼大刀,直拼到刀刃卷了边,终于抵抗不住潮水般涌来的拳民。兵丁无非是被一刀砍死,而那杨福同,身上竟然被利刃扎了几十个窟窿,肠子顺着疮口流出,暴尸于荒野。

    按理说,这个消息传到京城,朝廷是要下令绞杀涞水县的义和拳的,更是要为官军报仇的。可从刘十九的口中,韩金镛却得到了这样一个消息:朝廷下书,要求京津直隶的官军,尽量避免与拳民发生冲突,适当顺从民意民心,危急时刻放下成见。

    听了刘十九这话,韩金镛更感忧虑,他对刘十九说道:“如此一来,非要搞出一桩大事不可。刘十九你听着,你在官军要时刻保持机灵,一方面打探消息,一方面,打点好行囊,随时做回来的准备。如果你义和拳的身份被官军仇视,那你要赶紧脱身;如果战事将起,你更要抓紧归来!”

    “放心吧,少侠客。”刘十九深知韩金镛的好意,只点了点头,就此离去。

    盛夏时节,韩金镛一袭长衫加身,听着窗外的蝉鸣,料想到这世道的险峻,他竟然自觉不自觉的,出了一身的冷汗。

    这时节,却有小道童前来送信:“少侠客,门外有一老人,点名要来见您!”

    “老人?谁啊?”韩金镛听了这话,随口问道。

    “他说,他叫周斌义!”小道童答道。

    “啊,周先生!”韩金镛听了这话,心中一惊,又是一喜,只是说道,“快,快请,快备茶!”

    小道童唱喏了一声,这就去回禀。眨眼的功夫,便引着周斌义来到了韩金镛所居的上房屋内。

    “小师父,周先生是贵客,麻烦您,给怹老人家泡上好的茶!”韩金镛向小道童说道。

    “嗨,喝什么茶啊!”周斌义一摊手,对韩金镛说道,“我听你爹说了,说你现在义和拳里是个说说道道的人物。我平日里碍着面子,不想打扰,今天却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要不是事态紧急,我还不会来找你相商!”

    “老师,怎么了?”韩金镛问道。

    “张海萍回来了!”周斌义说道。

    “哦,她回来了!”听闻“张海萍”三个字,韩金镛心中竟有说不出的甜蜜,经年未见,心中却常有惦念,伊人已归,韩金镛的心情,怎能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