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回 心如死水

    第315回 心如死水 (第1/3页)

    韩慕侠不是一个念旧之人,或者说,他尚未到该念旧的年岁。可当母亲问及此事时,他回望自己十余年在外奔波的经历时,心中仍然是一阵阵酸楚。

    “娘啊,当年,您知我为甚要走?”韩慕侠问道,“您可知为甚苦苦相拦,我却执意要离开天津?”

    “唉……海萍那姑娘,知书达理,习了西学,倒也是个好姑娘……”韩王氏的表情一阵落寞,微微叹了口气。

    “海萍之死,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韩慕侠说道,“我实际上,是心灰意冷了。”

    “可是你不该啊!心灰意冷,带着爹娘遁世即可。你不愿不在天津卫,咱们就回青凝侯,你不愿在青凝侯,我们就跟着小程进山,去蓟州渔阳!”韩王氏说道,“你抛家舍业,为的可又是什么呢?”

    “话有您这么一说,可是,我心里也有个盘算!”韩慕侠说道,“娘您是知道的,论文,我虽只入过几天私塾,但与钟先生学识字,饱读古今诗书,兵法、战策无所不通,学识亦为尚可;论武,虽没拜过高师,但我外公王义顺、‘大刀张老爷’张源,包括周斌义老师,以及恩师张占魁、师伯李存义,个顶个儿都是江湖中成了名、带腕儿的好手。我学文习武本不是为了成名,只为报效国家,一来抵御外辱,二来让老百姓有个活路!可是,我白白浪费了自己二十多年的光阴,枉费了老师、师父们的栽培,还辜负了钟芸和张海萍两位好女子!”

    “孩子,你可以了啊!”韩王氏说道,“当年世道如此,远非你一个人可以左右的,你想力挽狂澜于既倒,可是初出茅庐的孩子,又有几个能做到这一步啊。”

    “话虽如此,可是,当年我已经成年,论功,功不成,论名,名不就。本想着先立业后成家,耽搁了自己的人生大事,还换来两位姑娘因我强出头,而遇害惨死!”韩慕侠说道,“我做出走的决定,钟芸和海萍之死,是主因,却不是决定性缘由,却在于自己苦修多年,却没有建树,相反仍在反反复复的失败,是对自己的失望所就!”

    “那你接下来去哪里了啊?”韩王氏又问。

    “兜里没带着几个钱,也不知道要去哪里。当年您和我爹无论是依附在张汝霖员外身边,还是投靠我师父、师伯,都能保证平安,这我倒不担心。”韩慕侠说道,“我之所想,当年只在远离这个让我产生极大挫败感的是非之地。”

    “这些年,你去了哪里?”韩王氏问道。

    “最初,就是没有目的的瞎逛,走到哪里算哪里。困了,找个大车店倒头边睡;饿了,随便买几个馒头、大饼囫囵着吃;渴了,就找个山泉水井喝口凉水,总之,就是只要能活着就成。个月有余,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走到哪里算哪里,压根不知自己的前路在何方。脑子里若真是说,在盘算这什么的话,就是在思考我为什么会失败!”

    “那后来呢?你想明白了么?”韩王氏问道。

    “没有,包括义和拳良莠不齐、朝廷里官官相护、官军新旧两分难于管理、光绪帝和老慈禧朝令夕改……虽然有各种理由可以说服自己,可是总觉的那些理由不是决定性的。”韩慕侠说道,“这样浑浑噩噩中,我走了许久,从春入夏,从夏至秋,不知不觉间便行至了山西地界。”

    “你从咱天津卫,步行走到了山西?”听了韩慕侠的话,韩王氏瞪大了眼睛,“这一路可不近啊……”

    “娘啊,您可不知,若论行路,行至山西,只是我行程中的一小部分……”韩慕侠说道,“有道是,好男儿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是走过了这一遭,才明白了个中深意!”

    韩慕侠说至此处,只敢心中一阵阵痛惋,他抬头,看了看自己的母亲。

    韩王氏慈爱的目光笼罩了自己的全身,让自己感到格外的温暖。即便已过而立之年,但谁人不愿意永远在母亲身边。

    “儿啊,这些年,你受苦了……”韩王氏话刚出唇,却听得胡同里,一阵凌乱的脚步声响起,家门被“吱呀”一声推开。她抬头望屋门方向看,只见两位魁梧壮硕之人,一前一后走入,“孩儿啊,你瞧谁来了?”

    韩慕侠抬头望院落里看,未见其人,却先闻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