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回 肺腑之言

    第349回 肺腑之言 (第1/3页)

    朔古至今,太湖石一直是收藏家竞相争夺的焦点。“皱”“瘦”“漏”“透”,这四个字,概括了太湖石的全部特质。其中,所谓“皱”,指的是石上的纹理,所谓“瘦”,是指石身要苗条修长。而“透”和“漏”,专指石身上横向和纵向的洞窍。

    相比较太湖石的这些特质,黄河石就显得质朴了许多。没有满身的纹理,没有上下纵横的洞窍,就是浑然一体,一块雄浑的石头。如果说,这从黄河河床淤泥里挖出的石头,有什么特质与其他的石头不同,那便是这石头的雄浑之美。

    韩金镛面前这巨大的黄河石,通体被流水打磨的光亮光滑,几乎找不到沟沟坎坎,但石头上层层叠叠的颜色递渐变化,却显示出这石头在形成时,经历的长时间的时光沉淀。

    一来,是这石头的质地极端坚硬,二来,是这石头的表面极端的光滑,所以,纵然是石匠用的铁凿子、大锤子,也无法在石头表面刻划出任何的痕迹。

    就在刚刚,戴先生已经展示了石头的这些质地。

    就在韩金镛表示,自己爱莫能助之后,这戴先生却生出了新的念头。

    之间,他高高跃起,立掌为刀,只以掌力,向这硕大的石块划去。一划之下,自上至下,这石块竟被划出了一道深深的刻痕,深愈一分。

    “呀!”韩金镛见此情景,皱起眉毛,瞪大了眼睛,他自觉不自觉的,把自己的目光,投向了戴先生的手掌。

    却见,这支可以在顽石上刻画的手,却长的异常细腻,犹如女人的手一般。

    “小伙子,没带着刀枪不要紧,找你借这手能耐,倒也不是不行!”戴先生双足落地,微微晃动身形站稳,对韩金镛说道,“用你这手能耐,自然也能雕刻这石头。”

    “戴先生,您嘲笑我了。韩金镛没有这手能耐!”韩金镛微微一笑,晃动身形,对他言道,“我估摸,不但我没这手能耐,而且,整个太谷县,也找不出第二个人有这能耐。”

    韩金镛这话,说得确实诚恳。

    现下,韩金镛已经基本确认,这戴先生,就是之前夜探宋世荣的竹林宅邸,对自己、宋世荣和车永宏“千里传音”之人。

    但韩金镛没想到,这人,除了有“千里传音”的本领之外,竟然还有如此一招铁掌的外家功夫。韩金镛心里明白得很,以掌力断石,并非难事,稍稍有膀子力气,再勤加练习,便可以掌断石。但难的是,以掌划石,在质地坚硬的石头上留下划痕。更不必说,划的是这样格外坚硬的黄河石,而且是以指尖划。

    韩金镛不是有意要阿谀戴先生的。

    但无疑,戴先生听了韩金镛之言,格外的高兴。

    “啊哈哈哈……”戴先生爽朗的笑了。

    “戴先生,您这手能耐,韩金镛没有,自叹不如,心悦诚服!”韩金镛一揖到地,言讲道,“您既然有这样的能耐,为什么之前,不以真面目示人,反而要夜探、传音呢?”

    “小子,你怎知道,之前那人便是我呢?”戴先生问道。

    “先前是不知道!直到刚才,尚且无法确认。”韩金镛有一说一,“韩金镛能耐不济,但至少,耳音尚可。我听得出您的声音,确认了之前那人是您。可是,您以落难商人的身份示人,举手投足之间,却又没有半点的可疑之处。若不是您刚刚露出了这一手能耐,我实在是不知道,您究竟是不是他!”

    “没错,是我!”戴先生倒不遮掩,大大方方的说道,“我就是夜探宋世荣那宅子,又埋汰他和车永宏的人!”

    “先生之绝艺,韩金镛甘拜下风,实在是佩服的五体投地!”韩金镛一揖到地。

    “你小子够糊涂的!”戴先生见韩金镛如此表现,双手抱肩,微眯二目,看了看韩金镛,只说道,“你就不担心,我是敌非友,把你引到这里来,是为了加害于你?”

    “不担心!”韩金镛听了戴先生这话,倒笑了,他摇摇头,说道,“戴先生,以您之前和刚刚展露出的这几手能耐,那一手,都比我韩金镛强了千百倍。您若真要加害于我,不过举手之功,哪里还需要把我引至这里才动手呢!”

    “嗯,你小子脑子虽然不灵便,能耐虽然不济,但心思倒还算缜密!”戴先生点点头,说道。

    “此次机缘巧合,到了太谷县,得遇四位高人,实在是韩金镛凭生之幸!”韩金镛问道。

    “小子,你糊涂啊!”戴先生说道,“太谷县哪里有这么多的高人?说起来论起来,无非只有两个人而已!”

    “两人?是谁?”韩金镛问。

    “唔……其中一人,自然是我!”戴先生微微沉吟,说道。

    “那另一位呢?”韩金镛追问,“是李广亨、车永宏、宋世荣三位老师中的哪一位?”

    “他们仨?他们仨也配!小子,这就是我说你脑子不灵便的地方了。”戴先生用力摇了摇头,对韩金镛说道,“太谷县现下一共有俩高人,一个是我,另外一个,就是你!”

    “哟哟哟……”韩金镛赶忙摆手拒绝,“并非是在下谦虚,实在是,韩金镛才疏学浅,技艺尚不精纯,不敢担您这如此高的评价!”

    “傻小子,我说你是高人,你便是高人!”戴先生却不理韩金镛之言,自顾自说道,“你说的那李广亨、车永宏、宋世荣三位,不过是沽名钓誉之徒尔!”

    “先生何出此言啊!想李、车、宋三位高人,虽不及您的能为,但也都是绝世高人,而且,不但技艺高明,做人上也是颇为难得,品德高尚。”韩金镛说道。

    “唔……小子,你只说对了一半,他们仨人,能耐差的远,但做人,确实还没有大问题。”戴先生点头,只对韩金镛说道,“但,你比他们仨人,都要高!”

    “在下诚惶诚恐,不敢承此评价!”韩金镛说道,“我视李广亨、车永宏和宋世荣三位为老师,他们把自己的本领倾囊相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