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回 师归正宗

    第350回 师归正宗 (第1/3页)

    韩金镛得了“心意门”的枪拳谱,心里自然是欣喜。

    未曾想,戴先生却还有话要对他言讲。

    “小伙子,实话实说,你练能耐,无论是‘心意门’,还是‘形意门’,都不妥当!”戴先生说道。

    “此话怎讲?”韩金镛不解。

    “嘿!还用我细细言讲么?”戴先生倒苦笑一声,只说道,“你的天赋确实是国术奇才,我说你愚钝,却并非指这一点,无非是为了埋汰李广亨、宋世荣和车永宏尔!”

    “唔唔唔!”韩金镛点头,心中虽有异议,但还是不便对这世世代代形成的矛盾过多纠结。

    “可是呢,给你开蒙的师父,却不是形意门、心意门的!”戴先生此话说得到还算中肯,“你再怎么练,你心意门、形意门的功夫即便有再大的成就,有再大的进境,却并不露脸。为什么呢?因为你本门的功夫荒废了!我看的出,也知你讲过,你的本门是八卦门的。你为什么不在这一门内,多下功夫呢?”

    “先生所言极是,韩金镛历年来只想博采百家之长,这一层,却没有想到。”韩金镛点点头。

    “若论八卦门的能耐,你的师祖董海川,能为可谓突出,历代先祖更是已经把这能耐研究透了。”戴先生言语恳切,对韩金镛说道,“说实话,形意、八卦、太极这‘上三门’的能耐,无论你把哪一门练好,都能成一代宗师,不敢说打遍天下无敌,至少能让你成名一方。但你的本门是八卦啊,放着如此高深的能耐不练,你为什么要剑走偏锋呢?”

    戴先生这话,让韩金镛陷入了深深的沉思。韩金镛半晌无语,并非是刻意为之,而是陷入了不知该所言何物的境地。

    “这些年,你八卦掌的能耐是跟谁学的啊?”戴先生问,“我瞧你的内力不错,想必是经过名师!”

    “徒不言师讳,恕个罪说,八卦掌的功夫,我是自故土的恩师张占魁习来。这些年,师父手把手教、嘴对嘴喂,不仅教我掌法、兵器,更教我心法、内功,他给我喂招、教我各派功夫的破解之法,让我受益匪浅。”韩金镛说道,“若不是师父悉心教导,为我打开了国术的大门,我这些年怕只是管中窥豹,只能视之一斑也。”

    “唔,这样啊……张占魁……”戴先生说道,“我虽然久在山西地面行走,直隶少有涉及,但姑且也听说过这号人物,张占魁,应该也是董海川的徒弟吧。但张占魁的能耐,却不全是董海川教的,是不是?”

    “您所言极是!”韩金镛说道,“师父跟我言讲过,他虽然名义上随师爷学艺,但功夫更多是师兄代师传艺。即便如此,却也学到了八卦掌的精华。我随师父学艺,只学了他能为的皮毛,却也感终生受益不尽。”

    “尊敬归尊敬,但,你谁也甭抬举,不用替任何人吹牛!”戴先生听了韩金镛的话,只微微皱了皱眉,但见韩金镛脸上流露出一丝不爽,自知自己纵然骄横,却不能埋汰韩金镛的授业恩师,于是调转话题,只问道,“小子,我刚刚把我们‘心意门’的功夫与你展示了,你却把你所掌握的‘八卦掌’的能耐,给我打个一趟两趟的?”

    “您的面前,韩金镛焉敢造次,那岂不是班门弄斧!”韩金镛起身,抱拳作揖说道,“既是如此,那我就在此,把八卦掌的‘总诀’给您操演一番,好与不好,请您给指点一二!”

    说罢此话,韩金镛便微微站定了。但得见,他双腿是骑马蹲当的姿势,上半身却笔直,左手齐鼻、右手护心,迈步前行,上身如泰山一般岿然不动,双足却快的令人分辨不清步伐。

    一边出掌,韩金镛一边说道:“八卦掌,走为先,变化虚实步中参。收即放,去即还,指山打磨游击战。走如风,站如钉,摆扣穿翻步法清。腰为纛,气为旗,眼观六路手足先。行如龙,坐如虎,动似江河静如山。阴阳手,上下翻,沉肩坠肘气归丹。抱六合,勿散乱,气遍周身得自然。摆扣步,仔细盘,转换进退在腰间。脚打七,手打三,手脚齐进莫迟缓。胯打走,肩打撞,委身挤靠暗顶膝。高不挡,低不拦,迎风接进最为先。数语妙诀掌中要,不用纯功也枉然。”

    戴先生仿佛天生就带着一股神秘感,在他的面前,韩金镛纵然是用功,却也自觉不自觉的,带有一丝拘束。这种拘束感,让韩金镛无法洒脱自如的用出自己全部的能耐,却只好凝聚起全部的精神,不求有功,但求把这总诀起手式的几招八卦掌,打得没有任何纰漏。

    一套简单却又繁复的掌法终于打完,韩金镛长舒一口气。

    一旁的戴先生,却自觉不自觉的露出了几分微笑。

    “小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