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回 师归正宗

    第350回 师归正宗 (第2/3页)

子,你这招数,我看得清楚,也看得明白!”戴先生说道,“看得出,你有能耐,这能耐还不小。也无怪乎李广亨、宋世荣和车永宏,抢着把自己的形意能耐传授给你,你确实不简单!你这个岁数,能把功夫练到如此的进境,确实是不容易!”

    戴先生桀骜如此,能得到他如此高的评价,韩金镛自有些喜不胜收。但这欣喜,韩金镛只深深的埋在了心里,他知道,戴先生有褒必然有贬。

    “不过,我说句话,可能不中听!”果然,戴先生话锋一转,随即说道,“你的能耐是不错,可是,不全!”

    “不全?”听了戴先生的话,韩金镛满腹狐疑。

    “对!我琢磨,不会是张占魁藏奸,他会的故意不教给你。就你这天分,但凡谁当你的师父,都恨不能倾囊相授,让你早一日青出于蓝!”戴师傅说道,“问题怕不是出在张占魁藏奸上,而是,他学的招,也不全!”

    “您这话怎么讲?”韩金镛不解。

    “这八卦掌的总诀,我没学过,更没见过,可是万武一理的道理,这习武之人都懂!”戴先生说,“我观,你这套起手式,实际上就是八卦掌的母掌。虽说招数惊奇,出人意表,可是,大招多、小招少,实招多、虚招少,素招多、花招少,显然,传拳之人,是以大巧不工的出发点学的,所以有很多花活,传授习练的时候,并没有涉及在内!”

    “这……”韩金镛听了如此的话,着实有些难堪。

    却见,戴先生的脸上没带出甚表情,只是平静的问道:“我说,小伙子,既然你为了心意拳,都能走到如此之远,表现的如此之迫切,为何,不为了你自己的本门功夫,再多走几步路呢?”

    “先生是何意?”韩金镛听戴先生此言,似乎是话中有话。

    “还用我细说端详么?”戴先生只微微一笑,言道,“我的意思是,八卦掌这能耐,以董海川开山门,传下了‘八大门人’,你师从张占魁,算是第三代。既然你师父的能耐不能让你全学会,那你找你师爷去啊!”

    “师爷董海川已经仙逝许久……”韩金镛微微摇头。

    “董海川仙逝,他还有师弟呢!你还有二师爷啦!”戴先生紧接着韩金镛的话说道,“要知道,他师弟的能耐,也就是你这二师爷的能耐,他学的更纯、更全,而且,董海川是出世了,而他师弟,却终生没有出世!”

    “您说的是……应……”韩金镛欲言又止。

    “没错,就是怹老人家,应文天!”戴先生说道。

    “师父早有交代,说世上本无应文天。”韩金镛摇摇头,说道,“师父言道,当时,师爷董海川在弥留之际,虽气若游丝,但双手仍做换掌之势。有师爷的弟子相问:‘师父故去后,我们再在八卦掌上有问题,却又向谁去请教。’师爷回答:‘应问天。’后来,这个‘应问天’传来传去,传的街头巷尾人尽皆知,便被演化成为‘应文天’这二师爷了!”

    “不对,不对!”戴先生,却把头摇的像拨浪鼓一般,只问,“你师爷故去之时,你在场了么?你怎么知道,你师爷说的究竟是‘应文天’,还是‘应问天’?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纵然是你师父之言,你就没有一丝一毫的质疑的精神么?你就不能打破砂锅问到底么?”

    “这……”戴先生的询问,让韩金镛一时间哑口无言。

    毕竟,这戴先生说得,实在是在理。

    韩金镛纵然有一万个理由,一时间也难说服自己,说服戴先生。

    “这个……”韩金镛嘟嘟囔囔。

    “什么这个……那个……的!”戴先生说道,“你知道的,你自然是知道,你不知道的,自然是不知道。我知道的不比你多出多少,但我权且听说了你们‘八卦门’这样一段往事!”

    “什么往事?”韩金镛问道。

    “且说你的师爷董海川当年习练的是谭腿,后来因为误伤人命,为了躲官司,这才远走他乡。行至在安徽九华山,得遇‘云盘老祖’传授其技,他这才创立了八卦掌这门派!”戴先生说道,“这是你听说的你们门派的正史,对么?”

    “基本没有什么出入!”韩金镛点点头,这番话要是让他来叙述,他可以口若悬河的叙述个把时辰,但戴先生化繁为简,三言两语讲清,虽然简单,条理却又清晰。

    “但是你没听说的,是另一段野史。相传,当时‘云盘老祖’在九华山悟道,并非是一人,他的身边原本还有个小道童。董海川抵达九华山,与‘云盘老祖’学艺之时,这小道童却在一旁,伺候老道爷。耳濡目染,却也掌握了八卦掌的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