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回 远山虎患

    第351回 远山虎患 (第2/3页)

原有一道观,可如今,在下在此已经盘桓了十余日,访遍了周遭,却没有找到那道观之所在啊……”韩金镛叹了口气,无奈摇头。

    “原来,打探九华山上道观消息之人,便是您啊!”这老僧微微一笑,双掌合十,道了一声阿弥陀佛,这才说道,“您要找道观,询问多日,众僧却皆不知,这也并不奇怪,因为他们都太年轻,是这几年才上山的。唯独我,是早年间上山的,在这山上已经修行了几十载,倒多多少少有个印象!”

    “哦!”韩金镛听这老僧如是说,赶紧上前规整行礼,毕恭毕敬的问道,“这位老禅师,请问,这道观在山中何处呢?”

    “过去,是在半山腰的山阴处!”老僧若有所思,回忆了许久,这才眯着眼答道,“但贫僧这口中的过去,少说要有三四十年了。那时,这山中还没有这么繁盛的香火,山阳为佛,山阴为道,大家各自修行,有个互相关照,也有个互相理解。但后来,山阳诸寺庙,香火日渐繁盛,这山愈发热闹起来。兴许是这热闹,扰了道观中道友的修行,于是道观便搬走了!”

    “大师,请问,那修行的道人,俗家的名字是叫应文天么?”韩金镛问道,“他的师父叫‘云盘老祖’,师徒俩日常却只修道习武?”

    “这贫僧就不知道了!”老僧说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贫僧只是个潜心侍奉佛祖的僧人,这些事情,贫僧当年真没有心思打听。他们在这里,我也是听居士们说的,他们搬离,我也是听居士们说的!”

    “哦,这样,那我想去看看,方便么?”韩金镛试探问道。

    “要去便去,这也没人拦着您,是不是?”老僧双手合十,道了声阿弥陀佛。

    韩金镛赶忙掏出一小块散碎银子,投入了老僧袈裟下的钵盂中。

    “这位施主,时隔多年,山阴处少有人来人往,您可要,小心一些啊!”老僧如是说道。

    “谢您提醒,我记住了!”韩金镛问道,“去往山阴之路,却又在哪里?”

    “几十年没有人走过,即便当年有路,现在许也破败了吧!”老僧顺手一指,指向远方一处林木线条浓郁之所,说道,“你往那个方向走,许是能找到条路。但即便有路,也不好走了,施主您要主意安全啊!”

    “谢老禅师指点!”韩金镛再施一礼,就此离去。

    时间尚早,不过辰时。告别老僧,韩金镛随即向山阴处行去。许是久未有人走过,这通往山阴的路,的确格外的难走。

    山南为阳、山北为阴,九华山南侧的山路,被青石垫出一节节台阶,文人墨客还在山间青石题壁留言,好不热闹。可是山阴这一侧,却没有任何的修整痕迹,想必是久未有人来过,这里透出一份萧瑟。

    原本狭窄的小路,因为两旁的杂草丛生,挤占了空间,更显闭塞。从茂密的树林走出,崇山峻岭便把阳光遮挡的严严实实。韩金镛面前,是一片格外崎岖的巨石阵。巨石中,偶有一两棵松树长出,想必当年生得茂密,却可能因为少了雨水的润泽,或是根基没有扎牢,已经枯死。再加上路上难寻山泉消息,沿路干涸凄凉,少了许多生气。

    行至山阴半山腰处,韩金镛向远处望去,崇山峻岭间,却哪里寻得见道观的影子。他索性手搭凉棚,向山上、山下望,道观的影子自然依旧无处可寻。

    “这可就怪了,出家人不打诳语,难不成,那老僧欺骗于我吗?”韩金镛兀自想。

    寻思乱想之际,远远的,传来了悠扬的山歌声。

    “月亮出来月亮明,半夜三更谈感情……半夜三更把妹找,看看我两该有缘……月亮出来月亮明,半夜三更找情人……半夜找你你不在,想起想起气死人……”

    韩金镛寻声望去,只见一褴褛的樵夫,腰里别着一把锈迹斑驳的柴刀,肩上背着足有半人多高的干柴。

    那樵夫想必是也看到了韩金镛,知道韩金镛听见了自己这描绘男女相思的小调,显得有些羞赧。

    “这位先生,想您是登山拜佛之人。”行至切近,不等韩金镛开口,樵夫说道,“我们九华山的寺庙都在南面,您要烧香,还得去那边!那边的寺庙多着咧!”

    “非也,非也,这位小哥,我要找的不是寺庙,而是道观!”韩金镛说道,“我刚刚问了一位老师父,他告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