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48章 客户端服务器架构

    第0248章 客户端服务器架构 (第2/3页)

无需他这位老板去亲自花费心思挖人了。

    原本时空里,大卫.博格斯和拉迪亚.珀尔曼,都是在今年去的DEC,结果却被接受命令为386计划招聘网络人才的哲儒人力资源部门网罗进了公司,这种搜刮能力让唐焕都叹为观止。

    通常,人们认为以太网发明于1973年,因为当时罗伯特.梅特卡夫给PARC的老板写了一篇有关以太网潜力的备忘录。

    不过,罗伯特.梅特卡夫本人认为,以太网是之后几年才出现的,即在1976年,罗伯特.梅特卡夫和他的助手大卫.博格斯,共同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太网:区域计算机网络的分布式包交换技术》的文章。

    罗伯特.梅特卡夫离开PARC,去创办3COM,大卫.博格斯同样离开了PARC,不过拿到了硕士学位的他,继续留在了西海岸,计划攻读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如今则来到了哲儒。

    至于拉迪亚.珀尔曼,她从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硕士毕业后,从事网络设备的软件研发。也不知道哲儒的人力资源部门怎么忽悠的,把她从东海岸带到了西海岸。

    不要小看这一点,美国的大学可是分圈子的,一个人选择了什么样的大学,往往也就意味着其将来的工作层次,甚至择偶范围。

    原本时空里,拉迪亚.珀尔曼在技术上建树颇多,最重要的一点可能要数1983年, 她发明了Spanning Tree Algorithms 生成树算法, 研制出了用于网桥和交换机设备的STP生成树协议,对组建大型网络意义重大。

    拉迪亚.珀尔曼的这项工作,实际上是给Internet制定了一个基本的数据传输的方法。

    后来,拉迪亚.珀尔曼被冠以“互联网之母”的称号,但据说她并不喜欢这个头衔。

    可以毫不夸张地讲,现场的技术人士,都是网络方面的专家。

    不过,唐焕不想马上进入技术讨论环节,他首先问起了投资3COM的可能性,因为罗伯特.梅特卡夫在创立公司之初,拉来了不少风险投资,搞得自己都没有话语权了,有些事情,根本无法做主。

    其中一个表现就是,最近3COM的董事会,另外请来了一个CEO,至于罗伯特.梅特卡夫,则被任命为公司董事会主席,同时兼任公司市场和销售部副总裁,算是在权力架构上平衡了一下。

    在唐焕看来,资本家们的此类操作,自有其道理,专业技术出身的创业者,不一定都能胜任自己公司的管理工作。

    原本时空里,罗伯特.梅特卡夫最后在1990年被扫地出门,和思科的两位创始人类似的下场,时间更是相差不远,而两家公司也在短暂调整过后,进入了快速成长期。

    抱怨的太多也没用,事实就是如此残酷,创业者们需要的是反省,至少唐焕如此认为。

    而且,罗伯特.梅特卡夫这个人很活跃,在网络界扮演着先知的角色。

    他曾经提出了著名的,与摩尔定律相媲美的梅特卡夫定律:“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的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

    各种社交软件,验证了这个说法的正确性,微博上一个拥有成千上万粉丝的大V账号,其价值如何,有目共睹。

    当然了,罗伯特.梅特卡夫的大嘴巴并非总是正确,也给他自己惹来了嘲笑。

    比如罗伯特.梅特卡夫曾经在1995年预言,1996年互联网将迎来毁灭性的瘫痪,事实上当然是大家都没事。

    罗伯特.梅特卡夫还预言过,无线网络会在1990年代中期消亡,可实际情况却是,用户到处找IFI信号。

    罗伯特.梅特卡夫并没有就此打住,又发表了“社交网络泡沫”的言论,似乎相关公司照样赚得盘满钵溢。

    由此可见,所谓的先行者们,神话光环都是别人强加上去的,至少唐焕在和罗伯特.梅特卡夫打交道的时候,感觉对方很正常。

    比如,他就瞧出来了,罗伯特.梅特卡夫乐于看到自己投资3COM,因为罗伯特.梅特卡夫希望在公司董事会里多一个伙伴。

    尽管如此,没有拍板权的罗伯特.梅特卡夫还是只能面露难色,“别看我挂着董事局主席的头衔,但被那些家伙玩弄于股掌之间,讨论了两次,可都不了了之。”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我们已经正式推出了二代方圆电脑,称得上是第一款具备实用价值的16位个人电脑,这张牌对以太网技术的支持力度,还不足够让那些人产生兴趣么?”唐焕自信地反问。

    “即使这样,董事会也不会同意出售百分之二十的股份,否则的话,既有的权力架构就要发生变化了。”罗伯特.梅特卡夫无奈地摊了一下手,“我建议你降低一下目标,并且用更有力的二代方圆电脑的销售业绩做为说服的证据。”

    唐焕揉了一下眉心,不得不接受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