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议和

    第三百七十九章 议和 (第2/3页)

,当然温体仁若是想知道。也是很简单的事情,可温体仁明显有些回避。根本不想知道其中的细节。

    由此可见议和的难度是非常大的。

    二月二十一日,杨嗣昌与杜度的第一次谈判在会同馆进行。

    杜度等人的身份和行踪都是绝密。消息决不能够透露出去,否则安全无法彻底保证,大明是泱泱大国,两国交战尚且不斩来使,更不用说皇太极专门派遣的议和使者了。

    这一次的议和,实事求是的说,大明朝廷是没有做好准备的,也是没有想到的,当洪承畴秘密禀报事由的时候,就连皇上都感觉到吃惊,故而第一次的谈判,杨嗣昌的目的,就是摸清楚杜度等人此行来议和的目的,至于大明朝廷的要求,第一次的谈判暂时不会提出来,双反若是在目标上面的差异太大,那就失去了议和的意义了。

    第一次谈判的时间不长,仅仅一个时辰就结束了。

    杨嗣昌面带喜色的出现在乾清宫的时候,皇上以及内阁大臣正在等候消息。

    “皇上,臣与杜度交谈了,他提出了两个要求,第一个要求是释放后金的武英郡王阿济格,第二个要求是开放辽东的互市,杜度代表皇太极表态,愿意支付三百万两白银的费用,同时愿意向朝廷称臣。”

    杨嗣昌说出来这样的话语之后,就连皇上都有些不敢相信。

    若真的是这样,皇太极就做出了重大的让步,或许此次的议和之后,辽东的局势能够逐渐的稳定下来,大明北边的隐患也能够彻底消除了。

    杨嗣昌说完之后,张凤翼迅速表态了。

    “皇上,臣以为此次议和,朝廷可以提出明确要求,皇太极俯首称臣的同时,需要接受朝廷派遣的官吏,辽东本就是大明之领土,皇太极应该去除帝号。。。”

    钱士升和侯恂这个时候说不出什么话来,既然皇太极都愿意俯首称臣了,他们也无法反对议和的事情了。

    温体仁的脸上没有多少的表情,其余的内阁大臣,更是不会轻易表态。

    张凤翼说完之后,皇上看向了杨嗣昌。

    “杨爱卿,你是什么看法。”

    杨嗣昌脸色有些凝重,刚刚张凤翼提出的要求太高了,他几乎可以肯定,按照这样的要求去谈判,肯定是行不通的,此次的议和最终不了了之。

    作为负责议和事宜的大臣,杨嗣昌当然希望议和能够有最为完美的结局,他很清楚,朝廷提出的要求若是太高了,根本不可能让皇太极接受,任何的事情都要慢慢来,不要期望一口气吃成胖子,那样适得其反。

    “皇上,臣以为此次的议和,朝廷不能够提出太多的要求,欲速则不达,朝廷北边存在的忧患持续多年,如今已经有了缓解的局势,就应该要抓住机会,臣以为朝廷可以提出三个要求,其一是皇太极俯首称臣,接受朝廷的敕封,其二是后金鞑子让出大凌河城,其三是朝廷可派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