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五章 及时的建议

    第六百九十五章 及时的建议 (第1/3页)

    二十一岁的李定国,已经成为义军之中首屈一指的猛将,接受了张献忠下达的准备进攻官军粮道的命令之后,他就在时刻做着准备,密切关注襄阳府城发生的一切。⊙,,.从腊月到正月,官军进攻襄阳府城的战斗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这让李定国很是高兴,但也更加的忧虑,毕竟驻守襄阳府城的义军人数不多,若是官军倾尽全力进攻,怕是难以坚持很长时间的,而驻扎在郧阳的六万义军,也应该在适当的时候驰援了。

    正月下旬,李定国终于收到了张献忠下达的命令,偷袭官军的粮道以及焚毁粮仓。

    不过张献忠的命令也非常明确,义军参与偷袭粮道和焚毁粮仓的军士人数必须控制在五千人之内,以三千人最为适宜,人数不能够再多了,偷袭必须要绝对的保密,若是不能够成功,则要迅速的撤离,以保全实力为第一要务。

    接到张献忠的命令,李定国有些不明白,官军的粮道和粮仓一定是严密护卫的,区区的三五千人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在李定国看来,想要真正的偷袭成功,至少需要出动万人以上的大军。

    李定国和刘文秀、艾能奇等人商议,还是年纪大一些的刘文秀猜到了张献忠的心思,首要的还是保全实力,至于说偷袭官军的粮道,不是说一定要成功,只要能够打乱官军的部署,干扰官军进攻襄阳府城的战斗,就算是达到目的了,再说出动的义军人数太多,厮杀一定会异常惨烈的,那样造成的损失一样是很大的。

    经过了一番分析之后,李定国明白了张献忠的意思。目前的情况之下,义军还是要保全实力,不能够和官军死拼,损失不能够太大,而张献忠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还是因为盘踞在南阳和汝宁的李自成。张献忠与官军死拼,得到好处的是李自成。

    李定国服从命令,决定亲自带着三千人,偷袭官军的粮道。

    刘文秀和艾能奇两人没有反对,只是嘱托李定国一定要小心。

    正月底,李定国率领三千精锐义军,秘密从郧阳出发,前往襄阳府。

    李定国选择的路线是从郧阳府绕道荆州,进入到襄阳府。在运动的过程之中把握战机,伺机偷袭官军的粮道,整个的行军和战斗的过程都是绝对保密的,毕竟他率领的军士人数不多,为了能够保证行动的成功,就连刘文秀和艾能奇等人,都不知道李定国具体是如何部署的,不知道李定国的具体行军路线。

    李定国在郧阳和襄阳都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他扶危济困,豪爽大方。而且同情百姓,这让襄阳和郧阳的百姓,包括部分的士大夫和读书人,都对他有一定的好感,这方面他与张献忠有着很大的区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李定国的付出,还是能够在关键时刻得到帮助。

    行军的过程之中,没有谁会向官军报告李定国的行踪。

    时间宝贵,李定国从郧阳府城出发,仅仅用了五天的时间。在二月初的时候,就秘密进入了襄阳府,开始找寻进攻粮道和焚毁粮仓的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