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三十九 冲突

    二百三十九 冲突 (第3/3页)

不是慕容家的兵马,除了慕容破以外,其他人也拿没办法。

    ~~~~~~~~~~~~~~~~~~~~~~~~~~~

    时值五月,北疆还是刮着凛咧寒风的日子,相州却是已经渐渐进入了暖夏。天气渐渐炎热,来自东平陵卫的北疆士兵们纷纷把厚厚的大衣拿出来洗,一,营地里到处晾满了黑色或者褐色的大衣,士兵们光着膀子围坐在一起聊天、抓虱子,或者到处转悠着闲逛,显得很是舒坦。

    自从一月份从北疆东平出发,数月来马不停蹄地辗转各地赶路,风尘仆仆,路过洛京都没能休息,在相州行营的日子可以说是让孟聚和部下们过得最为惬意的日子了。不必鸡啼时分就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不必顶着寒风暴雪跋涉,不必露宿荒郊野岭,不必啃着干硬的黑面饼,可以睡到日头晒屁股,起来就有热粥和白面馍馍吃,吃饱了可以坐在暖烘烘的太阳下晒着日头捉虱子——在北疆的军汉们看来,除了没有以外,这简直就是神仙般完美的日子了。

    明丽的日头暖烘烘地照在身上,正在巡营的孟聚也觉得心情不。他穿着一身家常的青衫,悠闲地行走在营内各处,随和地跟士兵们打着招呼,碰到熟悉的老兵还停下来闲聊几句,那悠闲又自在的神态,活像个乡下老农正在的田地上闲逸地查看庄稼一般。

    “镇督”

    孟聚转过身,齐鹏快步走了,手里拿着一封信镇督,慕容家的军驿转来的,洛京来信了。”

    孟聚接过信,先翻看了下背面——封口是完好的,烘漆印完好无损。他这才翻,看到了信封上纤细又笔挺的字迹东平孟镇督亲启”。看到字迹,孟聚就这是苏芮的笔迹——她到洛京了吗?

    苏芮的来信写得很简约,只是说她十天前抵达了洛京,拜会了监国太子慕容毅。在太子帮助下,北疆陵卫的洛京留守处已经成立了。孟镇督吩咐的诸项事宜,她已在着手打探了,现在已经有一丝眉目了,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有进展的话她将向镇督继续汇报。

    信写得简约,里面蕴含的信息量却是不少,看来苏芮曾任东陵卫同知镇督也不是白混的,她也不能全然慕容家的军驿系统,关键的话只能暗示而不能明说。

    孟聚若无其事地把信叠好再装进袖子里,心里却是松了口气。如何在慕容家的眼皮底下将白无沙留给的那笔遗产给取出来,这一直是孟聚最大的心病——甚至他之所以肯不远千里南下助战的,有一小半原因也是为此。

    但孟聚也不可能跑去跟慕容毅说慕容老兄,我前任白老大给我留下了一个斗铠的生产基地,我现在要把他搬回北疆去,麻烦你帮忙放行吧”——大家都,这是不可能的。

    孟聚和慕容家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说是下属的话,孟聚有很大的自主权;说是盟友,但双方的实力对比又太过悬殊了,孟聚还不够格担当盟友这个角色。

    目前来说,慕容家——或者具体来说是慕容毅——对孟聚一直很宽容,供给和出手都很大方,但孟聚也,这并非因为慕容家很的忠诚,而是因为孟聚孤悬北疆,他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没有补充能力。

    这也是北魏朝廷控制边将的不二法门了。再强悍的边将,只要打仗都少不了损耗,斗铠打坏一件少一件,他们只会越战越弱,最后被朝廷潮水般的军队淹没,即使强如拓跋雄这样的枭雄也免不了这个结局。

    也因为如此,慕容家对孟聚很是放心,有求必应。但倘若孟聚要把斗铠的生产基地搬回北疆去,就等于补上了的唯一缺陷,慕容家从此失去了对他的控制——这种事,慕容毅就是跟孟聚交情再好、喝得再醉都不可能答应的。

    孟聚唯一指望的是,现在正在前线为慕容家打仗,和慕容家还是蜜月期,慕容毅也不好意思把的人盯得太近吧?无不少字趁这个时机,苏芮若能想点办法,把那些器械运一部分回北疆去,那是最好了。

    孟聚正琢磨着呢,又有人来报告了镇督,营外有人求见,说是从行营来的。”孟聚愣了下,随即反应:这是慕容毅他老爹派人来了。

    既然是皇帝派来的人,那就可以说是钦差了。孟聚于是吩咐开正门恭迎,各营军官集合,列队欢迎。“呜呜”的低沉号角声中,营门洞开。数十名名剽悍的汉子依营门列队一字排开,阵势森严,军官们面无表情,眼神冷漠,一股铁血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行营来人并不多,只有三个人。领头的一位高瘦内侍手持拂尘,脸白无须,笑容可掬,正是孟聚的熟人,上次给孟聚带路的御马监马公公。

    孟聚行礼道马公公大驾莅临,孟某有失远迎了。可是陛下有谕旨降下?公公要颁旨的话,请这边来。”

    马公公常跟慕容破身边,平素见过的军旅阵仗不少,眼光是早练得毒了。眼见孟聚只有区区数十人,就能营造出这种逼人的威慑力——这种气势,只有在那些久经厮杀、能征善战的劲旅身上方能看到。

    看到孟军士卒的剽悍锐气,马公公不由咋舌北疆兵的这股精神气,真比咱们金吾卫的要强。这路兵马,确实是一路劲旅难怪太子殿下要千里迢迢地请孟聚来助战了,也难怪孟聚敢把轩总管气得吐血,人家可是真有底气的啊。”

    他很和气地说孟镇督,咱家带来了陛下的口谕,可有安静的地方谈下吗不跳字。

    孟聚遣散众人,将内侍带到了会客室。

    “敢问马公公,陛下有何吩咐呢?”

    “镇督,来之前,陛下交代咱家了,这次的口谕不是吩咐,只是想与镇督商量。倘若镇督觉得有难处,可以回绝的,陛下不会介意。”

    孟聚微觉诧异公公太客气了。到底是个事呢?”

    “这个,咱家就直说了:要,大军厮杀可跟单打独斗不同,讲究的是各路兵马呼应有序,齐头并进,指挥起来更要如臂使指,运转自如——镇督您说,是不是这道理?”

    号称北疆第一猛将,现在,居然是一个太监跑来教如何打仗——孟聚实在觉得啼笑皆非,他忍住笑公公说得很是,孟某受教了。”

    “呵呵,咱家也,镇督您身经百战,自然不会不懂这些道理。但镇督和您的部下都是北疆人,不曾演练过我们金吾卫的阵型,也不熟悉我军的旗语和进退锣鼓。陛下很担心,大战之际,镇督您若与我军的各路兵马在联络上出了误会,只怕会耽误大事啊。”

    马公公说得委婉,但孟聚还是立即有数了,这是冲着那晚跟轩文科的事来的。他从容道陛下果然高瞻远瞩,思虑周到。末将也正为此事忧虑呢。”

    “呵呵,镇督您也想到这个了吗?果然是英雄所见略同啊。陛下是这样想的,因为镇督您初来相州,人地生疏,很多事都不方便。陛下呢,想派个熟手的人到镇督身边,平时帮镇督您分担一些琐务,料理一些来往公事。当然了,这只是陛下的想法,不知镇督您意下如何呢?”

    孟聚沉声道公公的意思是,陛下要派监军到我们这来?”

    马公公急忙摆手,表情很夸张大帅言重、言重了这能算监军呢?陛下担心大帅不熟情况,派人给大帅打下手帮忙罢了,免得让大帅在那些琐务上分心,只管专心运筹破敌就好,绝无他意。”

    孟聚沉默片刻,又问倘若要派人来,不知陛下打算派哪位贤达高才呢?”

    说到这个问题,马公公忽然变得扭捏起来了,他吞吞吐吐地说这个,咱家残余之人,实在不敢称贤达。。。倘若镇督您不嫌弃的话,这个任务,咱家就毛遂自荐了。”

    孟聚再次发愣难道,陛下要派来的人——就是公公您?”

    “是。咱家虽然愚钝,但做事还算老实勤快,陛下也该是看中了咱家这点吧。镇督放心,咱家是帮忙的,绝不添乱,还望镇督容纳。”

    马公公站起身,他低着头,双手低垂,很恭敬地望着孟聚,一副人畜无害的可怜样。

    孟聚看他片刻,忽然哈哈一笑陛下要派监军,末将本来确实是有些顾虑的,但既然是公公您亲自的话,依我俩的交情,那自然就没啥好担心的了。不过话可要说在前面哦,出兵打仗是很辛苦的事,公公可得要有吃苦的准备啊。”

    听得孟聚松口答应,马公公也松了口气:终于把这个火爆脾气的家伙安抚好了。陛下说得真没,这种血海里厮杀出来的悍将,本来就是吃软不吃硬的,轩文科找他摆威风,那不是自找不自在吗?

    他露出了讨好的笑脸谢大帅提醒,咱家晓得的。咱家以前也跟陛下出兵上阵过,不会给镇督您添麻烦的。”

    于是,孟聚唤来营里的杂务总管,让他给马公公准备住处去了。马公公也很识趣,孟聚不耐烦在他面前晃荡,很干脆地告辞了。

    看着马公公离开,孟聚不禁莞尔。他猜不透慕容破的心思,不过他,这对该是好事。有个皇帝倚重的太监给做监军,这表明皇帝慕容毅对的支持态度,旁人来找麻烦时候也要顾忌多少。

    至于说有个监军在身边会造成擎肘或者被监视,这种问题,孟聚根本就不在乎——慕容破就是再没品,他也不至于要觊觎这路三百人的小兵马吧?无不少字

    ~~~~~~~~~~~~~~~~~~~~~~

    (2012年到了,很感谢各位亲爱读者对猪的一直支持,不离不弃追读订阅至今。猪懒事又多,写得也慢,都感觉惭愧,无颜面对各位忠诚读者,经常不敢露面回复,只因心中有愧。猪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还有一更,分量和今天差不多。

    是 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