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王八之气(下)

    第八十一章 王八之气(下) (第2/3页)

了,结果它价值几万银币。李威听了后很愕然,常常想这只鞋子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再说银价。唐朝金银货币化,影响最大的是倭国。而河中与波斯、大食早就实行了金银货币化。几乎没有什么波动。估算了一下,河中地区金银价也不等的,一两银大约相当于唐朝七百文钱的购买力。若是只计算粮价,仅相当于五百文钱的购买力。李威订的这笔税对于河中各国很低的。但唐朝也能以量取胜,自河中到邻近的吐火罗,与南诏相似,分布着许多小国家与部族,有的部族只有几百人也敢自称为一国。这一带大约分布着上千个国家与部族,符合李威标准的,最少有一百多个国家。若是能全部征收,一年也能收上来二十来万两银子。这些银子是河中贬值了,但是运回长安的,再从长安将物资运到碎叶。产生的价值,是按唐朝的银价计算的。这样,二十几万两银也是可观的税务。

    说税谈不上,这么广大的地区,这么多的百姓,一年二十万两银子,算什么税?与其说税,不如说是保护费。

    但还是实施不了。

    比如石国,石国有数座大银矿,其中伊腊克与比良坎克两大银矿,一年产银就能达到十万两。但石国在后方,换作安国,让他一年交一万两银子,他们也会愿意的。石国那怕让他交一千两银子,心中也未必情愿。这个问题,在调动各国兵力时同样会遇到。

    所以李威只是说一下,马上就转变了语气,继续说道:“也不妥,我朝对河中是羁縻,一旦这样做的话,你们百姓也未必愿意。因此,只剩下最后一个办法。继续替你们组成一个联盟,派出将领训练你们的军队,甚至支持一些武器,能不能出兵,见机行事。这样,就不需要你们任何负担。但是,你们别忘记了,我们唐人不欠你们河中的债务,能不能抵抗大食人入侵,是你们河中自己的责任。我却听到了很多事,你们不仅向大食臣服,进贡,还连你们祖宗的神灵都抛弃了,改信伊斯兰教。试问,伊斯兰教的诸神是保佑大食人,还是保佑你们河中人?自己的态度都没有弄清楚,让我们唐朝怎么样帮助你们?我们出兵西域,是保护商道,保护河西走廊,我们出兵***,是保护辽东百姓安全,我们出兵***厥,是保护河北河东灵武百姓不受到侵犯,我们出兵吐蕃,是保护剑南陇右不会受到吐蕃的戗害。但我们出兵河中,又算什么?若是你们自己态度暧昧不清,我们唐朝何必趟这滩子混水?”

    这些使者不能言。

    李威语气严厉过后,再次变得婉转起来,说道:“当然了,你们各国的情况不一,考虑的想法也不一。在你们没有前来之前,也没有摸清我们唐朝的想法,更不会产生统一的思想。但你们不用急,此次既然我不远万里来到这里,也要逐一将这些问题尽量解决。既然你们也来了,其他各国也会派使者这几天内赶来。大家一道坐下来进行初步的协商。”

    还有一句话李威没有说,此次唐朝军队进入多深,一是看河中各国的态度,对河中感兴趣,可是有吐蕃、***厥,还有倭国与新罗的事务没有解决之前,李威是不会冒然深入河中的。刚才说了那么多,包括征税,真征税,只会征这点税,当真弥补唐朝军队的损失?这都是放一个烟雾弹,只是向他们表明,唐朝的一个态度。我们唐朝是支你们的,你们大胆反抗吧。

    进入多深,重要还是等斥候回来,打探大食的消息。

    说完,将使者送出中帐。

    几天后,更多的使者到来。包括安国,更遥远的火寻国与拨汗那(古乌孙的后裔)。后面两国也是遭受大食攻击的重灾区,包括南边的花剌子模,已经被大食人吞并下去。这几个国家与唐朝也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胡应率群夷来唐,就是从这几个国家绕道返回唐朝的。

    李威将这些使者安排到一块,意思还是那天晚上说的话。

    让他们自己讨论。结果可想而知的,象安国与火寻国,最好唐朝军队马上入驻,那怕不惜任何代价,至少比大食人一次又一次贪得无厌的烧杀抢掠好。但还有一些国家不情愿的。

    但几天后,唐军再次让他们感到了王八之气。

    李谨行率领五千军队,连夜兼程,他原来不习惯夜战或者夜行军,但与黑齿常之混在一起,多少受了一些影响。行了三更时分,草草地扎了营,休息了一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