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卷 第九回 我当为圣贤

    第二十三卷 第九回 我当为圣贤 (第3/3页)

不过是重复前人所思所想,如何能冲出前人桎梏,岂不知,实践出真知。上古圣贤之前,难道就没有贤者么?孔圣之前,难道就没有书籍么?若不能突破前人思维桎梏,想前人之未曾想,如何能立说以传大义。当亲身实践,体世间疾苦百事,得人间真知,打到越一代圣贤桎梏,才有一代圣贤出,我人族才能得以进步。”

    李侗闻言又是一愣。虽然说李民今天已是给了他不少的新意和新的理念了,可是这实践出真知,打倒圣贤,越圣贤,成为新得圣贤,还是很是冲击李侗的灵魂。

    李侗多年的人生观,早就奠定了圣贤是至高无上的,永远正确的,根本不可逾越的。可先有李民的信念改造在前,李侗自身也是很认同实践出真知,再经李民如此说,李侗的人欲也在燃烧疯长,就像那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的士兵一样。文人自古相轻,从来都是文无一的,李侗受李民如此激励如何不想:

    我为什么不是圣贤!

    此念一生,当即无可克制,这要是以前,李侗也许还能凭借几十年的克己理念,强行压制住自己的人欲,可如今,李侗刚刚受李民观念引导改造,早就认同了人欲也分善恶正邪。自然认为自己成为新得圣贤,提高人族整体的进步,乃是利己利共的大善,自然不会克制,反倒以此为志。

    心定神坚,隐隐间,李侗的浩然之气,竟然隐现了圣贤光辉,李民当下看的暗暗称奇。

    而李侗当即再拜李民道:“幸得陛下提携,臣险些自误,臣当报效我皇,体世间百态,明世间天理,助我人族进步!”

    李民闻言很高兴,可算是又忽悠住了一个口舌标兵。这年头,要想思想革命,光靠一个人的忽悠,那绝对是不起作用的,没有一帮子的士林宗师摇旗呐喊,要想动摇当今的士林,以及老百姓,那真是不可能。而今,有了李纲,又有了李侗这么一个儒学大宗师,再加上张邦昌,秦桧等一帮学问不错,却没有操守的文痞帮忙,转化世俗风气,应该大有可为。

    李民当下打铁趁热,随即把自己意图建立一个宪法凌驾皇权之上的二元君主立宪制的国政与李侗一说。

    李侗当即在震惊之余,对李民越的佩服起来了。这要是以前,李侗坚信君为臣纲天理不可动摇的时候,也许会认为李民这话是荒诞之极,可如今李侗的人生观都已经被李民改造了,早把天理不可动摇变成了要知天理,与时俱进,自然看待问题更加客观。

    李民这种连皇权的最高利益和权威都能舍去,这是何等的大公无私。

    李侗当即立誓,万死也要协助李民开创盛举。

    李民欣喜之余,也随即给李侗布置任务,令其组建影子内阁,在野党派,以作为李纲内阁的替代、后备,以及抨击者。说白了,就是代表民众给李纲挑刺的。

    别说,这活以李侗这种为民的胸怀,还真是乐意干。

    李侗当即笑着冲李纲一抱拳说道:“伯纪莫怪,圣天子有命,侗日后可要代民请命,多多得罪了。”

    李纲闻言也是哈哈一笑:“莫要得意。四年后,你掌内阁,我可也是要多多得罪了。”

    李侗闻言也不以为意,依旧笑道:“此等得罪,越多越好,越多越好。”如今李民帮着李纲制定完大方向,只待内阁完成吞辽大业,有大名声大功,当行二元君主立宪制,李纲届内阁四年,随即轮班李侗内阁,这两位内定的内阁相,为了实现理想国都,却是谁也没有权利之欲,都只想把这个制度完美的制定下来,永久的执行下去。

    而书房议定之后,李民朝政再次恢复如初。李民依旧甩手掌柜子的该干嘛干嘛,李纲则继续行使内阁权利,调动全国国力,动对辽的接收大业。

    只有李侗一改原先清高孤寡的形象,时常聚众讲读经意,国子监的学子们,被李侗这个大学问,忽悠的那叫一个天昏地暗啊。

    要知道,李侗的学问,原先虽然高,可那还是继承了儒学风骨,有迹可循。可李侗被李民的观念改造后,与时俱进,实践出真知,成了认识事务的根本,那讲解起经意来,那叫一个从实际出啊,全都是原先书本上没有的。

    可是,这些事,以及这些事蕴含的道理,却全都是客观存在的,即使是再脱离群众的人,在李侗宣讲后,也不能否认客观存在的事情与事理不正确,可这些东西,却又有往往与当代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以及君子远贱役等读书人的观念向违背。

    这些听过李侗讲课的学子们,即是有为之士,又不像李侗那样的大学问,辩证唯物主义,要想扭过这个弯来,实在太难了。

    而就在这个思维变革的局势中,一封战报,飞驰而来。

    二十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