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三章 大家都爱孔夫子

    第五二三章 大家都爱孔夫子 (第3/3页)

下来的吧?”沈默轻声问道。

    赵贞吉点点头,又摇摇头道:“不怕你笑话,原先没钱没权,想要书而不得,几十年辛苦下来,也抵不上这几年攒下的多、精、珍,”说着有些不好意思的笑道:“其中还有你们司经局的十来本呢,待会儿你拿回去吧。”

    沈默摇头苦笑道:“我是虱子多了不咬,不差您这几本了。”

    “怎么,司经局的库房缺书很严重?”赵贞吉吃惊道。

    “您不是去借过书吗?”沈默道。

    “没去过。”赵贞吉摇头道:“都是从别人手中买到的,只是看着有司经局的印戳,才知道是你们的。”

    “那就更不用给我了。”沈默叹口气道:“现在大伙儿就那么个心理……公家的便宜,谁不占谁是王八蛋。我也真没法较真。”

    “是啊……”赵贞吉感同身受道:“整个风气不转过来,何谈大明中兴?”

    两人对着叹了会儿气,赵贞吉道:“你也看到了,我家里就我跟赵安两个,就算雇两辆大车,也装不下这么多书。”说着一脸肉痛道:“这可都是些珍本、古本、甚至还有孤本,我可得给它们找个好人家,不然可真是暴殄天物了。”

    沈默笑笑道:“大可不必,您没听说过‘大运河快递行’吗?”

    “是干什么的?”赵贞吉问道。

    “他们是漕帮成立的,专营商旅运输业务,分部已经遍布全国了。”沈默有些自豪的笑道。由不得他不自豪,当初跟马五爷合伙成立的车马行,随着市舶司的兴盛,也跟着兴旺发达起来。七年下来,分号已经开到全国两京十一个省,从业人员十几万人,并顺势整合了全国的漕帮、沙帮、船帮,形成一股强大的隐形势力。

    当然,没人知道他家在其中占了一半的股份。

    听了沈默的提议,赵贞吉颇为意动,但寻思了一会儿,却又摇头道:“还是算了吧,我就带一车回去,其余的拜托你送给国子监吧。”

    “为何?”沈默轻声问道。

    赵贞吉叹息道:“那些书,都是用下面人奉上的冰敬、炭敬买的,是受贿所得,我千里迢迢拿回去,又该如何处置?是摆着,还是藏着,心里都不能安生了,哪里还是宝贝,不过一块心病而已。”

    沈默又劝了几句,见他态度坚决,便不再说什么了。

    赵贞吉看看他道:“那些书来路不正,我就不送你了,送你一本我用自己的钱买的吧。”说着起身,拿个用红绸包着的匣子,送到沈默面前,笑道:“其实这本来路也不正,是[***]。”

    沈默脑海中马上浮现出‘金瓶梅’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心怦怦跳着,打开红绸布,一看是个木匣子,再打开匣子,便见里面静静躺着一般泛黄的书籍,上面只有两个字道《孟子》。

    沈默不禁大失所望,心说您老不会是中了谁的掉包计了吧?

    “翻开看看,”赵贞吉看懂了他的表情,笑笑道:“看看扉页。”

    沈默轻轻掀开扉页,便见上面印着一行字道:‘钱塘书局绍兴三年印。’这才低呼一声道:“宋本的?”

    “不错。”赵贞吉压低声音道:“你拿回去看看,跟现行的《孟子》比一比,就会发现,现本的书中,足足少了八十五段!”

    沈默已经是个地道的大明人了,自然知道在本朝,孟子先生是不受待见的……其实比起总站在统治者立场上说话的孔子来,孟轲同志就是个以民为本的大愤青,当然不能讨得统治者的欢心。

    孔子的许多话,都是直接站在统治者的角度说的,比如最著名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名言,历代统治者都是见之如见爹娘,那叫一个心领神会啊,绝对的身体力行、照此执行、坚定不移。

    又比如,‘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简单说,就是人要是孝顺就不会犯上作乱,一句话便奠定了历代皇朝以孝治天下的基调。

    再比如‘事君,敬其事,而后食其禄。’之类,那就是教导臣子们要多奉献、少索取,更是让统治者们爽得不能自已,一直传到几百年后,甚至连外国人都奉为圭臬,一个叫山姆的大叔,便用他们那的方言,翻译这句道:‘别问国家给了你什么,先问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

    所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不论他们文化程度高低,兴趣志向如何,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大家都爱孔夫子!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