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尴尬的80mm无坐力火炮

    第三百七十五章 尴尬的80mm无坐力火炮 (第2/3页)

更贴切的80mm无坐力火炮和40mm单兵火箭筒所取代。

    至于研制所需的资源更是第一时间调配充足,于是这两款原本龟速推进的两款装备,终于驶入了发展快车道,其进度可谓是一日千里。

    作为曾经的总设计师,兼两款装备生产配套厂的技术负责人,柏毅对80mm无坐力火炮和40mm单兵火箭筒动向还是了若指掌的,尽管没有第一时间装备曾经在白云厂整训的重火力连。

    但这两种旨在提高步兵火力的“重武器”,却一直是柏毅为重火力连量身打造的杀手锏,但其间的过程却比柏毅想象的要复杂的多得多。

    40mm单兵火箭筒自不必说,在苏联的时候就已经将性能张贤德淋漓尽致,事后更是受到不少东欧国家的请求,有意购买一批40mm单兵火箭筒。

    而东德、捷克斯洛伐克等军工实力较强的东欧国家甚至希望中国能转让技术和生产线,为此他们不惜以同样的工业技术来交换,就比如说东德,就准备以电子工业技术来换取40mm单兵火箭筒的全套技术图纸和生产线。

    为此两国已经谈妥具体的交易细则,第一批东德专家已经入驻京城郊外的工业规划区,准备在哪里兴建一座现代化的电子仪器厂。

    东欧各国对40mm单兵火箭筒趋之若鹜到倒不算什么,苏联居然也对这款装备眉来眼去,只不过由于面子问题没办法像东欧小兄弟做得那么直接罢了,中国还是很慷慨的,既然不好意思说,那就不用你说,直接给你就是了。

    这下给苏联人感动坏了,二话不说,在原先帮助中国在内!!~!!蒙和甘~~!~~肃两地勘探、开发、冶炼有色金属的基础上,再援助一座现代化的钢铁研究所和一个特种钢生产车间。

    可以说,一具小小的40mm单兵火箭筒,还未经历实战,就已经有誉满天下之势力,更取得难以置信的经济利益,这让国内的一些首长可谓是欣喜若狂,准备趁热打铁,推出80mm无坐力火炮,以便能够再次从苏联和东欧各国换取急需的工业技术和生产线。

    结果观者多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