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东林在行动(上)

    第135章 东林在行动(上) (第2/3页)

逼,最后高弘图将他们全都打发走了,让他们上疏朝廷,请旨定夺。

    刘宗周和钱谦益倚老卖老,还真代表主和派要求瑾见陛下,力陈自己的主张。

    朱由崧仍然在武英殿召见了他们,当刘宗周和钱谦益提出自己的主张,陈说自己的充分理由后,朱由崧听完拍案而起,痛斥道:“如果是招抚流贼尚可再议,如果向清鞑子求和,万无此理。鞑子无辜犯我大明,掠我百姓,淫我女性,所犯之罪罄竹难书,朕誓与东虏势不两立!我大明虽然仅有江山半壁,但绝对不能给祖宗丢脸,犯我大明,虽远必诛,逆乱之臣,虽功必惩,绝不姑息迁就,这是朕的底线,再有此等妥协苟且言论者,朕绝不宽容!”

    这几句朱由崧不但痛批了主和派,还有正告诫二人的意味儿,老老实实干好自己的本份,妄议朝政有风险,触怒龙鳞是要负出代价的,一句“逆乱之臣,虽功必惩,绝不姑息迁就!”就是有力的回应。

    刘宗周和钱谦益被弄了个烧鸡大窝脖,看皇如此坚决,也不敢再说下去了,满脸沮丧,有兴而来败兴而归。

    朱由崧看着二人的背影,真想治他们的罪,但不说他们是四朝老臣,儒学大师,文坛巨擘,处治一个刘宗周还可能有张宗周,郑宗周,王宗周等等什么宗周出现,整倒一个钱谦益,还有可能有什么赵谦益、孙谦益、李谦益之流站出来,因为他知道晚明时期,有他们这种思想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类人,因此屠杀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从根源上说,主和派无非害怕打不赢,殃及自身利益,只有自己用实际行动,证实了自己有战胜鞑子、复兴大明的实力,让他们看到希望,他们才会心服口服,投降妥协、苟且偷安的等思想言论才会彻底消除。

    因此朱由崧对这两位抱残守缺的投降言论暂时没追究,只是警告了他们并轰了出去。

    出了皇宫,刘宗周摇头不止,钱谦益看四外无人过来了,拱手道:“刘公请了,当今陛下皇权独断,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