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改制(上)

    第116章 改制(上) (第2/3页)

照汉朝的军队编制,最靠谱的还是据《后汉书·百官》中的记载——

    “大将军营五部”,部由校尉统领,“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曲下有屯,屯长一人“。

    部分左、右部或前、后部,曲分左、右曲或前、后曲,部、曲之下还有官(分左、右官)、队(分前、后队)、什、伍等。

    刘辩是二十一世纪的人,对于古代的官职、军制丝毫不懂。

    纵使先前说,趁着陪在穆桂英身边,研究了一下大汉军制,实际研究的不是汉军兵制,而是前世的军制。

    即使记不住汉朝的兵制,只能用熟悉的代替。

    另外,既然是要建立一个新政权,改变一些的东西是必然的。

    那么,就从征战强敌的军队开始。

    随着将纸张交到两人手中,刘辩开始叙述新的编制——

    “十人为一班,设班长一人,有战场经验者优先。

    五班为一排,由武将任排长,另设一位文士,当做干事。

    毕竟多数士卒为穷苦百姓,是以设立一位先生,教授识文断字。

    五排为一连,设连长,再设指导员;

    五连为一营,设营长,再设教导员;

    五营为一团,设团长,再设一位政委、团参谋长;

    五团为一旅,设旅长,再设一位政委、旅参谋长;

    三旅为一师,设师长,再设一位政委、师参谋长;

    两师为一军,设军长,再设一位政委、军参谋长;

    军长之上设司令,另设,总政委、总参谋长。

    另外,废除运送辎重的队伍,由炊事班,也就是火头军充任。

    一连一个炊事班,每班3人,除了负责造饭,还要负责随军押运粮草。”

    “干事、指导员、教导员的性质是一样的,只是叫法不同。

    政委与相应带‘长’的干部平级,属于军政双首长制。

    参谋长与带‘长’的职务一样,负责训练部队的战斗力。

    除此之外,负责出谋划策,与谋士的性质一样。

    另外,战时的参谋长,有权利与军政首长同时签署作战命令,却要听从军政首长的命令。”

    打个比方,刘辩是司令,魏征是总政委,荀彧是总参谋长。

    只是打个比方,即使荀彧有权利做刘辩、魏征的主,也要听从他们二人的命令。

    古时,除了主公的权利最大以外,只有军师的权利最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