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演放

    第八十一章 演放 (第1/3页)

    红夷炮的名声非常响亮,一来它的射程与精度、还有威力都不是帝国军队装备的其他火炮类火器所能比拟,二来有文人代为吹捧,想不出名都难,在其记载下,这东西可是炮伤奴酋使其毙命的顶级货色,更被朝廷封之为“安国全军平辽靖虏大将军”,威力“可动裂石城,震数十里”。

    努尔哈赤是不是因为被火炮击伤最终伤重不治而死,王轶没兴趣去考证,反正他跟明王朝清王朝都不是一路人,但要说一炮糜烂数十里却是压根不能信的,那不叫火炮,那是天顶星黑科技。

    不过无良文人的夸大其词虽信不得,但红夷炮在这时代的作用还是毋庸置疑的,明王朝的辽东战事便得其助力甚多。它的初始来源最为明确者,按照当时记载与国家历史博物馆馆藏实物炮身徽记佐证,当属葡萄牙人打捞自英国沉船然后卖给明王朝的。

    其后又有徐光启、孙元化等人聘用葡萄牙教官与炮匠,对红夷炮进行了大量的仿制,终明一朝,各类形制规格的红夷炮总共制造了近千门。

    而王轶一直沾沾自喜、引以为傲的棱堡建设,其实也早就有所运用,所为便是给红夷炮修筑炮台,具体表现是在宁远城的建设中,理论知识按照徐光启的记载来源于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不同之处是宁远城仅有棱堡的某些特点,或者说雏形也成,而王标统建造的则为最终完全体。

    作为一种前装滑膛加农炮,王轶手中所拥有的四门火炮,重逾两千多斤,炮身长六尺左右,炮口直径一百来毫米,身管口径比当在二十多,为孙元化编练新军时的后期仿品,但有火炮大师的亲自监督,质量完全不逊色于原版。

    当初为把这家伙运到山上,可是费了众人九牛二虎之力,还生生累毙了几个俘虏。

    黑旗军本没有正经红夷炮炮手,当不得有炮匠,而此时的炮匠可称作多面手,制炮试炮过程中的所有步骤都较为精通,再有船上佛郎机炮手的底子打得好,在其教导之下很快便把技术要领掌握,又经过这长时间的训练,技艺已经称得上娴熟。

    曲庆大说是叫来几人,可实际到达人数却达十数人,光他们怀抱的各类演放工具就有一大堆,具体有铁制圆弹、定装丝绸火药包、测定火炮俯仰角与不同俯仰角下射程的量铳规、清扫内膛的铳帚、装填火药的药旋、压紧火药的药撞等等。

    前装火炮装填过程大同小异,先安装引火线,一端穿入药室,另一端露在外面方便点火,紧接用木质药旋装填火药,再用木锤填实,最后装炮弹,然后点火发射。

    观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