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日薄西山

    第八十八章 日薄西山 (第2/3页)

和家乡的情况。

    他这样写道:“正月初,马芳为了抵挡解放军向西北的进军,派遣韩功到临夏县来抓壮丁,一次就抓走了4l000多名青壮年。现在,无论是城里还是乡下都很难看到年轻的男人。地里干活的都是妇女和白发苍苍的老汉。

    昏庸的临夏县长陈茂柏不识时务,在老百姓痛苦万分的时候下令拆除河州南门瓮城的一段城墙,严重影响到附近老百姓的生活。

    愤怒的老百姓聚众闹事,堵在了县府的大门口,要求陈县长出来说个明白,把陈县长吓得仓皇地逃到兰州去了。如今,临夏县里没有县长了。”

    牛占川当年跟随尕司令马英流亡到了苏联,从此以后如泥牛入海,一直没有任何的音信。

    牛占海听从大哥的建议,买下了尕阴屲东南方向对面的山坡,在那里也盖了几座院子。除了随身陪伴的一个太太,其他几个妻妾和儿女们都在尕阴屲的私宅里生活。

    玉山和天山为了躲避国民政权无休无止的兵役,同时也为了给经济窘迫的家里挣上一点收入,一起离开了家乡,前往西宁、兰州、甘州等地做贩卖皮张的生意。由于正值兵荒马乱的年代,他们的生意十分艰难,微薄的收入仅够勉强地度日。

    留在韩索菲身边的万山、见山和银山既不愿意种地,也不肯上学读书,整天和一帮村里的闲杂人员聚在一起赌博。他们不但没有赢上钱,反而欠下了一屁股的债。为了还债,他们把父亲留给自己成家过日子的房子和院子几乎全部输了出去,接着又把家里赖以生寸的田地也输了出去。最后,他们就连韩索菲房间里值钱的青花瓷花瓶和红木家具等古董也悄悄地偷了卖钱,再参与赌博和花销。

    牛家的人口数量始终处于变动的状态,时而减少,时而又增加,唯独家产一天比一天减少了。牛家从以前尕阴屲的一方豪门败落到了几乎没有田地、没有住房的悲惨境地。往日的尊严和风光犹如那恼人的秋风一去不复返了。

    当年受到牛家人压制的人和嫉妒他们富豪的人这一下子可是高兴坏了。他们幸灾乐祸地偷笑着、议论着,有时候竟然当着众人的面嘲笑落魄的牛家人。

    这个时候,镇守西北三省的马宾、马逵和马芳虽然是亲戚关系,但是在政治和军事利益面前开始出现了分化。

    先说马宾。

    马宾,1884年9月14日出生于河州韩家集阳洼山村,是大清名将马千龄的孙子,马福禄的儿子,面黑若漆,骁勇善战。

    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的时候,马福禄在正阳门与联军血战不幸中弹捐躯。因为儿子马宾尚在年幼,他把自己的队伍交给了弟弟马福祥。

    马福祥后来青云直上,但是一直没有忘记二哥马福禄的膏泽,一直把侄子马宾带在身边教育和培养。

    马宾幼年老成,能文能武,并且非常孝敬,因而深得叔父的溺爱。

    马福祥对马宾的偏心引来了亲生儿子马逵的不满。

    马逵从小就不时给堂兄找些麻烦。他担任骑军营长的时候,马宾已经是管辖了,但是,马逵照旧教唆部下与堂兄的队伍搞磨擦。

    马逵固然不服气,但究竟仍是堂兄弟,双方都不愿意撕破脸。他们之间冲突的爆发源自马福祥调任绥远都统时,马福祥不担举荐马宾担任宁夏镇守使,还把自己所有的队伍都留给了侄子。

    1926年,马宾的军队改编为国民军22师,马宾既是师长,又是宁夏镇守使。

    第二年春天,马宾担任甘边剿匪司令,升任第2集团军第4方面军第24军军长。马英等起事的时候,马宾还只身前往河州调停。

    冯祥因调吉昌所部到河南前线,空下的宁夏省府首脑一职由马宾继任。

    马宾接受老蒋的任命,把自己的部队改编为暂编第7师,先后担任师长和甘凉肃三州的边防司令。

    1931年,马福祥举荐马宾做甘肃省府的首脑、马逵做宁夏省府的首脑。

    甘肃在民国时候是一个大省。马逵因而抱怨对自己父亲不公。要不是马他被南京方面调往山东,两边少不了要大打出手。

    马逵继承了父亲擅长谋利的先天,深得南京方面的信任。马宾却不善言辞,与下层关系单薄。

    1932年,马福祥逝世以后,马逵不时对堂兄展开打击报复,先是限定堂兄队伍的驻扎地,后来又不给发饷发粮。最终家中的晚辈出头具名调停。

    马宾到兰州上任之初,各方面都表示欢迎。

    他是一个军人,对政治并不在行,采取的一些理政措施,产生了消极因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