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逃亡张掖

    第九十一章 逃亡张掖 (第1/3页)

    金张掖,银武威,金银不换是天水。

    ——汉族谚语

    韩功丢失了临夏以后,带着自己的队伍向大河家、循化、化隆方向逃亡。

    8月28日之后,解放军挥师西进,所向披靡,势不可挡在甘肃的永靖和青海的循化渡过黄河,相继解放了民和、化隆县。遭到重大失败的韩功军队土崩瓦解,四处溃散。

    韩功带着自己的人马仓皇地逃到了西宁。

    他打算带着家人和部下逃到张掖去。1931年到1941年期间,他曾经统治过张掖,以为自己在这里打下了一些根基,也许可以躲避些日子。其实,他当年在张掖为所欲为恶行累累,号称张掖王。当地的老百姓都恨透了他。

    韩功回到韩府,吩咐下属抓紧时间收拾东西,准备把家眷和钱财迅速送到张掖去。。

    阿西娅、阿依夏和米娜儿并不知道外面世界发生的这些变化。她们只是发觉韩家的人最近一反常态,心神不定,翻箱倒柜,好像是要出远门。

    一天,管家慌慌张张地跑过来,让她们收拾自己的衣服打个包袱,准备出门。

    出门就出门呗。管家你慌张什么?她们也不是第一次跟随韩家人出门了。以前,她们跟着韩家人到城里看电影,到乡村游玩,森林里避暑。

    她们高高兴兴地收拾好衣服,走到大院里准备出发,却发现韩家的所有人都在向外跑去。

    走到大院里,她们才看到家丁们把韩家的金银财宝和锦缎丝绸分装在十几个大箱子里,慌慌张张地装上了汽车。管家安排韩家人争先恐后地坐上汽车,然后让丫头和家丁快一点爬上一辆敞篷卡车。

    阿西娅等人糊里糊涂地被管家推上卡车。她们把包袱放在车厢的木板上,然后坐在上面。她们还没有坐稳,汽车就嗡的一声发动启程了。

    一队卡车在青藏高原夜色的掩护下,跨过湟水河大桥,逃出了西宁城。

    汽车急促地在坑坑洼洼的道路上颠簸着前行。

    没有行驶多久,阿西娅等人不知道是汽车颠簸的原因还是闻不惯刺鼻的汽油味,一个个感到恶心,腹中开始翻江倒海,把早晨吃下的饭全都吐了出来。

    中午,车队到达了大通,管家不许她们下车。过了一会,管家拿来一壶茶水和几个锅盔馍馍给她们,让她们赶紧吃了。

    车队继续向西北方向疾驶而去。

    阿西娅头昏恶心,不想吃东西,就喝了一碗茶水。她在恍惚之间感觉这一次出门凶多吉少。以前出门都是吆三喝四、招摇过市,这次却过城不进、有景不看,一股脑地向远方跑。这是要往哪里去呢?

    傍晚,车队来到了祁连山区,穿过大通山和达坂山的山口以后来到了山沟里的青石嘴。

    管家通知大家今晚就在这里过夜。

    十几个士兵跳下汽车,和管家一起去找住宿的地方。

    过了一会,管家回来了,招呼大家到一家地主的庄园里休息、住宿。

    阿西娅、阿依夏和米娜儿伺候韩家的太太、少爷和小姐们休息以后,来到西厢房里睡觉。虽然还是秋天,山区的气温很低。她们冻得睡不着,便挤在一起聊起天来。

    阿依夏平素胆子就大,也敢说话。她忧愁地说道:“我刚才听到兵娃子说共军打过来了。瑙们这是往张掖逃呢。要是张掖藏不住,还要往新疆和外轨(国)跑呢。”

    阿西娅和米娜儿一听可犯难了,说道:“听说共军是杀人魔王。也不知道阿爸阿妈和弟弟妹妹们咋办呢?”

    这在这个时候,外面传来了枪声和喊叫声。阿西娅她们吓得吹灭了油灯,钻进被子里,不敢发出一点声响。

    不多时,管家在院子里说道:“太太,是几个毛贼,赶跑了。请您放心休息吧。”

    第二天早晨,阿西娅才发现汽车的轮胎都被烧掉了,只剩下了黑黢黢的轮毂,地上还有几滩血水。

    士兵们从附近的富人家里征用了几十辆马车和骡车,用来装财务和太太和儿女们乘坐。阿西娅、阿依夏和米娜儿也安排坐在车上。

    马车和骡车要比骑车慢多了。

    管家命令赶车人快马加鞭向着祁连山的深处走去。

    祁连山脉位于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的边境,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因为位于河西走廊的南侧,又被甘肃人称名南山,东西长800公里,南北宽200——400公里,海拔4000——6000米,山顶常年积雪。

    马车队经过两三天的奔波,带到了甘肃境内的要塞扁都口。

    扁都口古称大斗拔谷,在祁连山的中段,长28公里,宽约10余米,南通青海祁连县的峨堡镇,北达甘肃民乐县的炒面庄,地势险要,山势峻峨,峭壁突兀,怪石森然。一条小河从峡口的中间穿过。岸边小路蜿蜒,把青海古道与河西走廊连通在一起。这里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商族通行的重要通道之一。古代的丝绸之路南路由此从青海进入甘肃再到达西域。

    1931年4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