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廷推

    第二百六十八章 廷推 (第2/3页)

   员,人还算是中央的人,但具体办公都在地方,也不用一年跑几趟了。

    既然说到巡抚,我们就不得不说与之相关的两个官职,总督与督师。巡抚虽然是大官,却并非最大的地方官员,事实上,比巡抚大的还有两级,这两级官员才真正称得上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明朝政府确定了巡抚制度后,又出现了新的难题,因为当时的农民起义军们经常会变换地点,也就是所谓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也算是游击战的一种,山东的往河北跑,湖北的往湖南跑,遇到这种情况,巡抚们就犯难了。

    比如浙江巡抚带着兵追着起义军跑,眼看就要追上,结果这些人跑到了福建,浙江巡抚地形不熟,也不方便跑到人家地盘里面去,就会要求福建巡抚或是都指挥使司配合,如果关系好也就罢了,算是帮你个忙。关系不好的那就麻烦了,人家可以把眼一抬:“你何许人也,贵姓?凭什么听你指挥?”

    为了处理这种情况,中央只得再派出更高级别的官员(一般是尚书正部级),到地方去处理事务,专门管巡抚。这些人就是所谓的总督。总督一般管两个省或是一个大省(如四川总督只管四川),可以对巡抚发令。

    按说事情到这里就算解决了,可是政策实在跟不上形势,到了明朝后期,如李自成、张献忠这样的猛人出来后,游击队变成了正规军,排场是相当的大,人家手下几十万人,根本不把你小小的巡抚、总督放在眼里,正规军不小打小闹,要打就打省会城市,一闹就几个省,总督也管不了。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地方官出场了,疲于应付的明朝政府最后只得又创造出一个新官名督师。这个官专门管总督,农民军闹到哪里,他就管到哪里,当然了,这种最高级别的地方官一般都是由中央最高文官大学士兼任的。

    明代最牛逼的督师就是崇祯六年任命的督师卢象升,他的职务为总理川、陕、湖广等七省的军务,半个中国都在他的管理之下,真是牛逼闪闪亮的人物。

    不过在这个时空里还有一个比卢象升、洪承畴还要牛逼多的大人物,那就是我们的主人公,经略南直隶、两广、闽浙、江西、湖广、云贵九省的马铖,基本上除了乱成一锅粥的四川,整个长江以南都归马铖管理。

    不过人家卢象升、洪承畴、杨鹤都挂着大学士的官衔,马铖则半点文官头衔没有,在满朝文臣眼中,他的督师名头与卢象升等人还差些火候。

    祁彪佳在弘光前期就是江南巡抚,但是在后期被张孙振弹劾丢官,这个巡抚就由马士英的妹夫杨文骢担任,不过杨文骢文学水平够用,但是打仗吗就没有他绘画的水平高了。等多铎带领满清大军渡过长江后,杨文骢带着几万军队连战连败,将长江南岸的重镇镇江丢失,让多铎轻易的在长江南岸取得了落脚点。

    杨文骢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