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生情愫竹林遇玥儿

    第八章 生情愫竹林遇玥儿 (第1/3页)

    孟材翁走后,姚天禧与高启便留在杨基家中住了下来,三人中杨基年纪最长,在与二人接触一段时间后,更是惊讶于二人的才思敏捷、博学多才,遂不敢将二人当做孩童看待。

    杨基家藏书颇丰,饶是高启见了也十分眼热,更不用说家中连本像样藏书都没有的姚天禧,于是两个人没日没夜地苦读起来,如痴如狂!

    杨基知道二人好学,也没想到竟至如此,看着略有狼藉的书房,一时间唏嘘不已。

    是以三人整日溺于书房,肚子饿了杨基便差人送来吃食,实在疲倦了才小憩一会儿。

    正值仲夏,一场新雨过后,天气甚好,姚天禧透过书房窗户看向庭院,只见院中莲池碧波潋滟,接天莲叶衬着几朵荷苞,美不胜收,不由得情不自禁地感叹道:“原来诚斋先生的那句‘小荷才露尖尖角’便是眼下的景致!”

    杨基也心情甚好,回身铺好宣纸,起笔泼墨,一副颇具气势的墨荷图顷刻而成。

    高启也被激起了兴致,负手而立,出口成诗!

    “落日青山影在沙,镜湖波净过荷花。云间树底参差屋,借问谁家是贺家?”

    杨基抚掌哈哈大笑,“季迪好文采,好一句‘云间树底参差屋,借问谁家是贺家?’”

    姚天禧道:“只愿我们也能学有所成,能成为贺知章一样的人物!”

    高启微笑道:“我只愿能像他晚年间一般,做个洒脱、安逸的隐士,整日饮酒赋诗,好不快活。姚兄却是立志报国,放眼天下,令人敬佩!”

    杨基假装拱手行礼,玩笑道:“那孟载到时便为姚大人鞍前马后,但求混口饭吃。”几人笑闹一团。

    姚天禧叹服高启写诗的才能,虚心请教,高启也毫不藏私,杨基也在一旁加以引导,姚天禧得此助益,于诗词一道进步飞快。

    杨基见姚天禧一旦热衷于一处便心无旁骛,进展神速,逐渐明悟了高宏与孟材翁劝诫自己的深意,于是摒弃各类杂学,专心于儒学。

    高启纵然天才,但以往所学只拘泥于书籍典藏,所得感悟难免有些局限,如今与杨基、姚天禧整日里就疑难处反复讨论,慢慢的思路便开阔了起来。

    三人互相帮助的同时又各自心中较劲,奋力读书,眨眼间便已过去一月有余。

    “你们到了府城也没有好好游玩,我带你们出去散散心吧,我知道一个好地方,风景秀美,又很清幽,我们不如带些书到那里去,总在书房里闷着都快发霉了。”杨基本就是好玩的性子,此番耐心陪着二人苦读了一月有余,已经很是无聊,于是提出如此建议。

    姚天禧与高启本是少年天性,自然赞同。

    杨基所说之地是在城北一处山丘上建的草庐,竹林青翠繁茂,曲径通幽之间清凉舒适,一旁溪流水波弄影,将青庐衬得自有一番朦胧风韵。

    这等竹依碧水影依楼的景色在这纷扰俗世中无疑是人间仙境。

    姚天禧听着溪水流淌的声音伴着鸟语叽啾在耳畔间缭绕不觉,只觉心旷神怡。

    高启朗声笑道:“孟载兄,如此仙境你怎么不早些领我们前来游玩,是不是怕我们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