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清军来袭

    第六十二章 清军来袭 (第1/3页)

    第二天一早,洪承畴带着亲兵卫队悄悄离开锦州,一路昼夜疾进,三天以后赶到了京城。到京城当天已是傍晚,所以洪承畴先到兵部报到,从兵部尚书杨嗣昌那里详细了解了西北的情势和战况。

    兵部掌握的资料甚为详细,洪承畴一份份的看着这些资料,越看心里越凉!

    此时的李自成已经同几年前大不相同了,自从上次潼关失败以后,李自成就深刻总结了以前起义军失败的原因,此次东山再起,他听从谋士李岩的意见,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均田”,就是要分给农民土地;“免粮”,就是要减免赋税。在当时,土地高度集中和税赋沉重是产生社会矛盾的根本原因,广大无地的农民深受其苦,所以起义军提出这个口号,一下就赢得了广大贫苦农民的爱戴和拥护。起义军所到之处,民众夹道欢迎,青年农民积极参加起义军,李岩还把起义军的纲领编成顺口溜,派密探到各地去秘密宣传,那些还在官军控制的地区的农民饱受官军的骚扰和苛捐杂税的压榨,都盼望着起义军能赶紧解放自己。各地的群众到处传唱这样的民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起义军得了民心,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官军节节败退,士气低落,西北军的主力几乎损耗殆尽,在西北战场官军已经不是在剿匪,而是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了。

    从这些情况分析,官军在西北不仅是军事上的失败,更是政治上的失败,任朝廷派谁为帅,也是无力回天了。看到这些情况,洪承畴更加坚定了不回西北去的决心。

    这一天,崇祯一早就来到文华殿的西偏殿,静静坐在龙椅之上,这些日子,他被西北的局势搅的寝食难安,整天愁眉不展,他觉得自己的江山被别人一块块的分割走了,这比割掉他身上的肉还叫他难以忍受,近来,他时常陷入癫狂的状态,歇斯底里的摔东西、随意的处置身边的人,让朝臣和身边的宫人都惶恐不安。

    前几天,内阁向他建议:洪承畴久在西北统军,对付闯匪有办法,应该立即调洪承畴回京参赞。他象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发金牌圣旨,急召洪承畴回京。

    崇祯嘴里默默的念叨着:“洪爱卿,但愿你能受命于危难之中,为朕解这危局呀!”他冲身边的总管太监问道:“洪承畴来了吗?”

    太监答道:“回万岁,洪大人正在殿外侯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