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监军太监

    第92章 监军太监 (第2/3页)

根本,只能用嘴皮子保护,这可能吗?

    武将集团几乎被彻底扫荡干净,但是文官集团仍然不放心他们,于是文官监军就应运而生。用文臣来监视武将,这也是文官集团想要达到的目的。

    结果文人们却有一个通病,那就是自视过高。他们沉迷于运筹帷幄千里之外的迷梦,但是这个年代都是8股取士出来的所谓人才,虔诚的坚信半本论语治天下。而当初李善长只不过是一句笑话,一种自谦罢了。

    结果就是他的自谦,结果却被奉为经典,朱明理学之后,更被大大的推崇,让文人们认为,自己对论语那是再精研不过,这就足可藐视天下了。所以盯紧武将,替代他们,用文官来治理武备,就成了自然而然。

    结果他们就忘记了,文官可以治理天下,但绝对不可能用文官开疆拓土,更不可能用文官来保卫这片国家。

    而以文御武,最终变态的发展成,重文轻武,最终害了这个国家。

    文官当监军,他们带着骨子里对武将的轻视,自然有了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对武将指手画脚。

    而当时武将对文臣,简直就俯首帖耳的像一个乖狗,根本没有半点反抗的能力和想法。于是整个军队,其实就处于一种外行指导内行的可怕的境地。

    只要武将稍微有一点乱说乱动,文官就可以上下抱起团来,对任何一个虽然卓有成就,但敢于挑战文官集团的家伙给予最严厉的打击,不惜自毁干城。

    戚家军的教训就在于此。

    想当年戚家军,南征北战,东讨西杀,从南打到北,打倭寇,打蒙古达子,吾往而不利。但是在他们放眼天下再无敌手的时候,文官们就认为他的使命也就到了,这只看家护院的狗也再也没有用处了。

    戚家军,那是大明最后军队的辉煌。

    嘉靖四十年台州大捷,十三战十三捷,斩杀真倭三千余,烧杀溺毙无算

    嘉靖四十年福建之役,总兵力六千,斩真倭五千余级

    嘉靖四十二年平海卫,斩杀真倭两万余

    抗倭战争中,戚家军与倭寇的伤亡比例超过1:200,不得不说是冷兵器时代的奇迹

    而最主要的就是他们打过蒙古朵彦部,更是三千败三万,取得大明后期对蒙古的最大的胜利。

    隆庆二年,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