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 山上人

    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 山上人 (第1/3页)

    玉朗收拾心情,“你去看过夫子吗?”

    他和陈真卿还有书信来往,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向陈真卿汇报学堂的情况。

    陈真卿也会说起他的近况。

    当年考中进士后,陈真卿自请外放边关为知县,自言无功无过,虽已升官,仍留在边陲。

    陶誊摇头道:“夫子的才德你比我清楚,成为太子幕僚,我第一个向太子推荐的就是夫子,想让太子暗中运作,调夫子进京为官。那时我才知道,夫子的老师,在致仕之前,也曾让夫子入京,那么好的机会,都被夫子拒绝了。”

    玉朗轻叹,“进京赶考之前,夫子上山拜访师父,曾举杯明志……”

    他陈真卿的志向复述给陶誊听。

    陶誊满脸佩服,但也有些担忧,“夫子志存高远,就是苦了师娘他们。”

    燕国官员升迁,家眷是可以随行的。

    当年,师娘对他们极好,学堂里的学子对师娘和夫子一样崇敬。

    “临行前,我和师姐送给夫子一枚玉佩,可以调理夫子和家人的身体。既然夫子甘愿如此,我们就不要打扰了,太子身边岂会缺少辅佐之人,”玉朗摇头道。

    “太子自然不缺少人手,但太子麾下也存在各个派系,持有不同的政见,如今齐心协力为太子共谋登基大业,待大业已成,只怕立刻就要内斗起来。就算是现在,也有各种明争暗斗。我刚刚加入进来,根基浅薄,动不得法力,手下无人可用,许多时候有心无力。”

    陶誊说起自己的处境,一脸愁苦,突然语气一转,“兄弟过得这么艰难,你不给我推荐几个大才?”

    “你是说我那些门生?”

    玉朗讶然失笑,“小小缙县,村野学塾,能出几个大才?即便我了解他们以前的性情,但多年未见,他们经历宦海沉浮,不知还能守住几分本心。”

    说到这里,玉朗不禁又想到了自己,心中暗叹,拈起案上的笔,“你要去见,我便帮你写几封信。”

    陶誊立刻上前,亲自为他研墨,嘻笑道:“你的门生,我还信不过吗?”

    很快写完一摞厚厚的书信。

    陶誊拿在手里,掂了掂,嘴唇微动,忍不住道:“你真听不出来,我这次来,真正想请的是谁?”

    玉朗抬起头,坦然和陶誊对视,“伱想让我和你一起下山?”

    “不错!”

    陶誊重重点头,“都城隍那里,自有我去分说,你不用担心。还记得当年,我们坐在青羊观外的石崖边,你曾提及你的志向,当时我听不懂,现在我明白了。你想让山上人回山上去,人间不受摆布,可你连人间都不了解,何谈其他呢?这一次,就当为你以后践行志向,踏出的第一步!”

    陶誊紧紧握住玉朗的手掌,殷切道:“你我兄弟联手,励精图治,还燕国一個辉煌盛世!”

    陶誊慷慨激昂,看向玉朗的目光充满期待。

    他相信玉朗的能力,就算没有丝毫修为,也绝非常人。

    他们二人,一个筑基,一个炼气。

    想要改变整个天下,无异于痴心妄想。但要改变燕国一个国家,还是有机会的。

    玉朗把手抽出来,踱步到床边,望向窗外。

    陶誊静静看着玉朗,期待他的抉择。

    这扇窗面向西方,而玉朗看的是北方,那里是青羊观和燕国都城的方向。

    玉朗目光闪烁,不可否认,他心动了。

    这些年,他每天往返于学堂和道观,没有因为学业而疏于修行,同样也没有因为修炼而荒废治学。

    他花费重金,从各个地方,求购各种书籍,然后如饥似渴阅读。

    不仅燕国,燕国之外,诸国的书籍也通过各种渠道,被送到缙县。

    他有好几个芥子袋,用来存放各类书籍,如果都取出来,只怕要装满青羊观。

    学而不思则罔。

    读书自然要总结、思考,可他一直困于七排村,几乎没有印证所学的机会。

    如果他一直在山上修炼,恐怕永远都没有用武之地。

    陶誊说得好,不经实践,一切都是空谈。

    至少,应该了解人间是什么样的。

    否则,假如他真正做到,让山上人回山上去,然后呢?人间就能美好了吗?

    当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