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 山上人

    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 山上人 (第2/3页)

在师父面前问出那些问题的时候,玉朗没有意识到,这个命题多么宏大,自己多么天真。

    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只怕不次于成仙了吧?

    沉思许久,玉朗却在陶誊失望的目光中,摇了摇头。

    他转身,接触到陶誊的目光,笑了笑,“是不是觉得我是担心影响修炼,贪生怕死?我突然感觉心性有缺,接下来应该要闭关一段时间。还有道观和学堂的事务,是夫子和师父的心血,都不能荒废,走之前需要妥善安排……”

    陶誊眼神越来越亮,“你答应了!”

    “我会去请求师父,恩准我下山。”

    玉朗点头,神情坚定,“你接下来准备去哪里?”

    “我向太子请命,代他游历燕国,体察民情,接下来还要去各个州府,完成之后便回京复命。你下山后直接去都城陶家,我会做好安排,如果觉得人世太纷乱,也可以先在京城外的都仙观落脚。”

    陶誊早已做好了妥善的安排。

    “此行便是要身入人间,何惧纷乱?”

    玉朗含笑以对,看了看天时,不知不觉已到傍晚。

    “今晚在道观留宿吧?”

    “不了,众目睽睽,不能动用飞梭,只能骑马行舟,速度太慢,行程太紧!得到你的承诺,我就放心,咱们都城再会!”

    陶誊满脸喜色,此行的收获远超预期。

    “也好,来日方长!”

    玉朗也不挽留,亲自将陶誊送出竹林。

    陶誊翻身上马,对玉朗拱了拱手,一甩马鞭,和众随从绝尘而去。

    玉朗转回身,却见小五不知何时站在身后,“师姐?”

    “你要下山?”小五问。

    玉朗心知,他和陶誊的对话肯定瞒不过师姐,毫不意外,“师姐想去都城看看吗?”

    这些年,小五既不是夫子也不是学子,但从未缺席,学堂里有人请教,她亦不吝指点。

    可玉朗始终感觉,师姐和周围的人、事之间的疏离之感,在最后一个女子同窗出嫁后,那种感觉更浓了。

    或许,换一个环境,会好一些。

    玉朗暗想。

    小五有些出神,喃喃道:“师父不会同意的。”

    玉朗一愣。

    这些年,他自然能看出来,师姐绝非常人,

    可他并不清楚师姐的来历,不知道师姐为何长不大,师父为何不让师姐离开身边?

    玉朗欲言又止,最终没有多问什么。

    散学后。

    玉朗和小五并肩向山上走去,说起自己的构想,“师姐,我准备将让士恒兄接手学堂,他年逾不惑,屡试不第,学识不差,却被磨灭了心气,之前便找过我,想留在学堂。道观那边儿,这些年刘大夫常常留宿,医术突飞猛进,他那几个徒弟也都得到了真传,足可坐镇医馆,刘大夫年事已高,身子骨还很硬朗,应该愿意过来。师姐以后也不用为这些琐事烦心,还是和以前一样。”

    小五听着,只是默默点头,不置可否,突然向天上看了一眼。

    玉朗也察觉到了,和小五在道观前停下。

    旋即,一股清风自天上来,吹得草叶沙沙作响,落下两道倩影。

    其中一个是熟人,正是银家大小姐银巧儿。

    和银巧儿同行的也是一名女子,身量和银巧儿相仿,以轻纱遮面。

    轻纱乃是一件法器,凡人看不穿,玉朗也不会失礼去窥视。

    不过,隔着轻纱也能感觉得出,女子的姿色定然不弱于银巧儿,且有一种银巧儿身上没有的气质。

    女子一双眼睛露在外面,眼神仿佛缠绵的秋雨,有着化不开的忧愁。

    “姑姑,就是这里。”

    银巧儿低声对女子说了一声,上前行礼道:“小五道长,玉朗道长,这位就是我姑姑,法号念悔。”

    “原来是念悔道友,贫道有礼了。”

    玉朗还礼,暗暗打量这个法号古怪的女子。

    之前,银巧儿独自来访过,曾经提及此女,说是自幼患有隐疾,请师父诊治,询问师父何时出关。

    现在亲自来了。

    念悔明显是修仙者,而且修为很高,至少玉朗看不透。

    这等修为,背后有实力强大的家族,竟有治不好的隐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