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邲之战(四)

    第三百一十九章 邲之战(四) (第1/3页)

    缺少了孙叔敖的军帐就成为伍参尽情表演的舞台。他说:“臣不是逞一时之勇才力主作战的,而是有完美的理由:荀林父新任中军将,还不能发号事令;中军佐先縠刚愎不仁,不肯服从军令;大夫们各怀心事各自为政,军士们无所适从。

    “总之,荀林父根本控制不了局面,主帅无威、上下不和,这是一支秩序混乱的军队,而楚军则上下一心。我们以治攻乱,怎么会不成功?再说世上哪里有君王逃避臣子的,您将楚国社稷置于何处?

    “百年之后您见到成王,成王问起来,您会怎么说呢?您说:‘啊,因为祖父在城濮战败过,所以我宁可被世人耻笑,也不敢战胜晋军以加重您的屈辱。’如果成王再问:‘难道你一个后世君王倒不如先大夫子玉吗’,您怎么回答?反正我是想不出来。我看您还是在逃跑的路途上慢慢想吧!”

    楚庄王勃然大怒,伸手去抢卫士手中的武器;伍参立即跳起来头也不回地逃走了。

    楚庄王又征求其他人的意见,沈尹、子重、子反都被伍参的话所刺激,一致主张对晋军开战。楚庄王终于坚定了信心,随即下令,命全军继续北上。

    楚军驻扎在管(今郑州)地,静待局势发展。晋军到达邲(今河南荥阳北)地,驻扎在敖山和鄗山之间。

    到现在为止,两军都没有主动出击的意思。现在的情形和三十五年前何其相似,晋、楚都在战与不战之间左右徘徊。但是郑国人却先坐不住了,僵持下去对郑国是没有好处的。两个大国就算达成一个废话连篇的协议,被出卖的也只能是郑国,搞不好郑襄公会再次光着膀子牵着羊、在一年之中第二次签订城下之盟。所以郑人认为当务之急是挑唆两国尽快作战,自己再从乱中取利。

    基于上述想法,郑襄公派皇戌来到晋营。皇戌说:“寡君因为社稷之故屈从楚国,但内心还是忠于晋国的。楚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