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吴国崛起、缘于巫臣

    第三百六十三章 吴国崛起、缘于巫臣 (第2/3页)

鲁宣公二十八年到鲁襄公三十一年的九十年相当于春秋中期),吴国与华夏的民间接触逐渐变得频繁密切起来。

    寿梦的父亲名叫“去齐”,去齐在位时便开始制定和执行国家扩张战略,这种扩张在初始阶段也就是采取聚众斗殴的方式,对周边的小部落大打出手,迫使其屈服或者迁移。通过十几年的械斗,吴国的领土面积扩大了数倍,成为地区首屈一指的大国。

    去齐又派人到华夏国家去请一些有学识的人回来,向他们讨教华夏的历史和文化。吴国人对灿烂的华夏文明羡慕不已,但是这种交流只限于民间,吴国公室一直没有派使与华夏诸侯取得联系,这或许是因为吴人自卑,或许是因为吴人自大。

    本年春天,寿梦终于决定用侵略的方式打开通往华夏的大门。他率军北上进攻郯国,郯国位于今山东郯城附近,子爵,是少昊的后裔。小小的郯国公室奢靡,人民疲敝,内无强兵,外无援军,很快便放弃抵抗,向吴人求和了。

    季文子说:“中国不振旅,使得蛮夷入侵,而华夏竟然不能帮助郯国抗击外敌!这就是盟主不善啊!《诗经》说:‘不吊昊天,乱靡有定。’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盟主不善,盟国哪能不遭受苦难?国家亡无日矣!”从此鲁国开始加强守备,以抵御外敌。当时有人说:“知道恐惧并采取措施,国家就不会灭亡了。”

    对于吴国北侵,晋国人则表现出漠不关心、甚至放任的态度;而且晋景公不但没有将吴国当成危害华夏的敌人,反而在本年向吴国派出使者,开始大力帮助吴国发展军备。这位使者就是叛逃到晋国的楚国大夫——申公巫臣。

    其中的缘故还要从子重、子反迫害申公巫臣的家族说起。原来楚国使宋国屈服之后,子重自以为建立大功,便向楚庄王请求,希望楚庄王能将申县和吕县赏赐给他。

    楚庄王本来已经同意了,但是屈巫说:“不可。申和吕历来为王室所有,承担着中军王卒的军赋;两地还是国家的北方门户,负有防御敌人南侵的重任。如果将其赏给大臣,王室就失去了对两地的控制;晋、郑两**队必将穿过申、吕,直达汉水。”

    楚庄王因此收回成命,改用其他城邑做为对子重的赏赐。子重从此对屈巫怀恨在心。

    子重和子反是楚庄王最为信任和依靠的兄弟,但是在这对兄弟之间却存在着很深的隔阂。子重性情内敛、遇事沉稳、喜怒不形于色,而子反性格张扬、行事急躁、喜欢掩人而上。

    子反还是下大夫时就无所顾忌地一级一级掩上去;当他位居大司马时,他就专掩令尹子重了。在旁人看起来,子重对于子反做出的冒犯举动似乎并不在意;但是子反想做的事,如果得不到子重的支持则很难做成。

    在兄弟不和的情况下,屈巫的家族还可以暂时得到安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