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韩厥隐退,晋国失陈

    第四百一十三章 韩厥隐退,晋国失陈 (第1/3页)

    鲁襄公七年冬十月,韩厥因为年龄和健康原因,决定向晋悼公辞去中军将职务。韩厥打算带着嫡长子韩无忌去见悼公,但是却被韩无忌拒绝了。原来韩无忌在一次军事行动中摔断了腿,结果留下了残疾;他平时连站都站不稳,只能拄着拐杖慢慢行走,这就使他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对敌作战。

    韩无忌对父亲说道:“《诗》说:‘岂不夙夜,谓行多露。’又说:‘弗躬弗亲,庶民弗信。’我这个样子既无法执行君侯的命令,也不能为国人做出表率;儿子不才,让出自己的位置才不会辜负父亲的教诲。所以,请您立(韩)起为继承人吧!”韩厥称赞了儿子的高尚品格,便带着韩起进宫了。

    韩厥于晋成公时代步入政坛,至今已是四朝元老。韩厥是韩简之孙,韩子舆之子。韩简被晋惠公贬斥之后再也没有复出;韩子舆英年早逝,他在去世前把年幼的韩厥托付给赵盾。赵盾对他视如己出,使他与儿子赵朔同吃同住、一同读书训练,因此韩厥不但是赵盾的养子,也是他的学生。

    韩厥从赵盾的御戎干起,不久便升为七舆大夫,并在景公时期做到大司马的位置;之后又一路升迁,终于成为公室上卿。

    在晋国史上有两位人物可以称得上完美无瑕,一位是士会,另一位就是韩厥。韩厥并没有像士会、荀林父、栾书那样建立令人瞩目的丰功伟绩,但是他的一言一行却无时无刻地影响着晋国的政局;而他对晋国的最大贡献就是说服晋景公将都城迁到新田。

    晋悼公对韩厥的请辞感到十分伤心,他不愿意失去这位全天下最正直、品德最高尚的人。晋悼公挽留了三次,韩厥谢绝了三次。晋悼公见他去意已决,便叹了口气,然后向他征求继任者的人选。

    韩厥说:“智罃为国不逃死,为家不避难,可以为上卿。”晋悼公随后升智罃为中军将,并命韩起为卿士;他又听到韩无忌辞去继承人时说的那些话,于是任命他为首席公族大夫。

    年底之时,孙林父奉命到鲁国访问。卫定公死后,孙林父逐渐恢复了先前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