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五章 议定

    第两百二十五章 议定 (第1/3页)

    一旁的陈尧左虽然没有明确表露自己的态度,但在座的人对他都很熟悉。

    单从陈尧左平时所做的诗词而言,他必然是重策论一派的。

    如今,诗坛中最流行的莫过于西昆体。

    杨亿、刘筠、钱惟演、李宗锷、李维、张咏、钱惟济、丁谓、崔遵度等人,皆是西昆体的代表人物。

    西昆体流派的扛鼎之人,哪个不是当世名流?

    上有所行,下必有所效。

    类比到后世,杨亿等人便是当世之顶流,他们推崇的东西,自然会受到旁人的追捧。

    这些追捧之人,或是出于功利,或是出于欣赏,或是出于盲从,简而言之,西昆体便是诗坛之主流。

    然而,陈尧左虽然也是当世之名流,但他的诗文中却没有西昆体的华美。

    同时,也没有过度的追求凋琢堆砌。

    在某种意义上,西昆体诗人和大名鼎鼎的苦吟派(唐朝贾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两者不同的是,苦吟派讲究的是推敲,而西昆体则是更上一层,不仅要切合时宜,还得华丽。

    有没有言之有物,不重要,就像是穿着香奈儿,背着爱马仕的贵妇,越华丽越好。

    因此,眼下的宋体诗(西昆体),也失去了唐诗的精髓。

    众所周知,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脱离群众是一件很危险的事,而以西昆体为首的诗人,大多都是世家名流。

    而这,也是西昆体衰落的根本原因。

    反观陈尧左,他的诗文虽然不够华丽,但却学到了唐人的神,也更加贴近实际。

    所以,陈尧左先天便是倾向策论的。

    眼见鲁宗道、章得象,先后盛赞以策论取士,宋绶顿时明白,取士标准的更易,已是大势所趋。

    想到这里,宋绶便不再继续争论。

    因为那样毫无意义!

    官家是大宋天子,官家的意志便是大宋的意志。

    宋绶没了声音,策论和诗赋的讨论也就随之结束。

    没过多久,这场召对也跟着结束了。

    此次殿议不仅确认了省试的取士标准,同时也明确了省试的考试时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