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厉阳亭侯

    78、厉阳亭侯 (第2/3页)

城头,随后在185年时,边章、韩遂在凉州发动叛乱,孙坚又协助车骑将军张温平叛成功。

    便是这样,也是直到两年后的区星反叛时,时任长沙太守的孙坚再次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平定了叛乱,甚至还顺便越过郡界帮助临近的同僚平定了零陵、桂阳两郡周朝和郭石的叛乱,大有一种“猛过头了,反贼不够杀了”的程度,才终于获得了爵位。

    《三国志》:“汉朝录前后功,封坚乌程侯。”

    当然,要说此时天下爵位最高,最有含金量的爵位,那还是要数飞将军吕布的温侯,甚至盖过了同为县侯的袁绍、袁术兄弟。

    第一,吕布这个温侯是汉献帝亲封的,相比而言,袁术的阳翟侯是李傕给的,袁绍的祈乡侯则是董卓送的。

    第二,温县属于司州河内郡。

    司州,乃是东汉的首都所在地,拥有七郡一百零六邑,在册户籍过六十万户,人口几百万余,乃是毋庸置疑的神州中心。

    而河内郡,便是此时司州的第二大郡,仅次洛阳所在的河南尹。

    此地除了是光武帝刘秀的龙兴之地外,更是西晋高祖冢虎司马懿的老家。

    曹操的这份大礼不可谓不重,连王政都有些受宠若惊,反而愈发猜不透这道御诏的背后用意了。

    难道是怕我闹出太大动静,提前卖好安抚不成?

    一边胡思乱想,一边听着那天使将诏书宣读完毕,王政领着诸人拜受恩命。

    那天使收起圣旨,上前几步交给王政,顺便笑呵呵地将他扶起:“州牧克复徐州不说,还顺便扫荡了泰山匪患,功劳显赫,足以彪炳千秋。”

    “之前捷报传入许都时,可谓满城欢庆,大将军更是对州牧赞不绝口啊,更亲自与帝前保荐,方有此恩命啊。”

    大将军?

    王政怔了一怔方才醒悟,曹操得志之后,给自家加封的官职竟也是个这个,不由有些嘀笑皆非。

    “曹公厚意,政深感之。”王政客气地回答道:“天使亦是一路辛苦了,已摆下筵席,为君洗尘。”说着肃手示意。

    “那就却之不恭了。”那天使哈哈一笑,便在王政的带领下,向着郡府内大步走去。

    .....

    一路上攀谈所得,方知这天使姓董名昭,济阴定陶人,其举孝廉出身,原是袁绍的从事,也是近期闻天子驾幸许都之后特去朝觐,如今官封正议郎。

    这番话让王政心中一动,汉室正统的影响力果然非同一般,看来不仅是自家的徐州,许都附近的各州,这段时间恐怕都或多或少,有着人才外流的情况啊。

    而这董昭...

    不动声色地瞥了眼对方,王政暗自诧异,说起来此人算是身带奇相了。

    近些年天下大乱,官僚军民皆有饥色,便是豪族世家固然不愁吃穿,可时时关心局势,劳心竭虑之下,也大抵有消瘦之态,故瘦多胖少乃是常态。

    可这董昭却是尊颜充腴,直白点说,便是一个眉清目秀的胖子,显得颇为扎眼。

    当然,最重要的是还是这个名字让王政泛起耳熟的感觉。

    能让他这等历史小白一听动容的,自然只有荀彧贾诩那种家喻户晓的三国名臣,而若是生出这种似曾相闻的感觉,也起码不可能是一个默默无名的跑龙套。

    这般心念急转,面上倒是不露,只是引领这董昭入殿,各分主次落座。

    他如今名义上已是徐州牧,是汉臣了,既然董昭是天使,便形同献帝亲临,这主位自然非他莫属。

    酒过三巡之后,董昭这人性格开朗,说话风趣,加上王政又带着众人刻意迎合,没过多久气氛便愈发热烈,双方也开始言行无忌起来。

    “董公,徐州凋敝之地。”王政再一次举杯,俯身问道:“不知酒菜可合尊口?”

    “王州牧这等称呼却是误了,君如今乃是从二品,官职在昭之上,怎地称为公乎?”只听董昭哈哈笑道:“要称公,也是吾这芝麻绿豆的官来称呼王公才是。”

    “要是看得起的董昭,这等见外的称呼,请王公莫再提起。”

    “畅谈之时,豪饮之际,确实只需分主宾即可,”王政闻言,瞥了眼董昭,淡淡笑道,“政也觉不宜口称官职,免得让这意境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