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声东击西

    114、声东击西 (第2/3页)

冀州军必然早已做了充分的防火、灭火手段,便是射中,若是不解决高览这支部曲,他们也会迅速扑灭,纯是无用功夫。

    若是正面大举进攻,吸引守军注意,让伍元带着黄巾精卒从后山登上去伺机潜入放火呢?

    这个王政预定的几套方案之一,目前来看应该是短时间内烧毁菟裘村粮仓最好的法子了。

    诚然,后山小道崎岖难以攀爬,而且山上也没有多大可供藏身的地方,能躲的人有限。但如果有夜间掩护,情况就不同了。

    菟裘山本就不高,有熟悉后山状况的那名猎户接应,王政趁夜间可以从后山一点点送上去百人,随后在黎明前就从正面发起进攻,将冀州军的注意力彻底吸引过来,让他们无暇关注后山状况。

    以菟裘村储存的无数粮草,只要随便一把火燃烧起来,火势只怕就难以控制了。

    而三阶兵一旦接近百人聚集,敌人分心二用之下,根本难以在短期内解决他们,以及冲天而起的火势!

    敲定了这套方案,时间宝贵,王政也不准备让再士卒继续歇息,立即命令大军朝山上发起进攻。

    既是迷惑敌人,也尽可能消耗敌人的精力。

    这一次,王政选择了让新卒们冲锋在前,一则方才的初战天诛营才是主力,加上之前的奔袭,便是他们体力也有些见底,需要多一点的时间恢复,二则,这种地形便如攻城一样,一开始必然是要出现极大的伤亡的,同样是牺牲,新卒和天诛营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于是在王政的命令下,两千名新卒在顺着山道缓缓登上了菟裘山。

    双方的第一场遭遇战,在山路的第一个拐弯处发生了。

    尽管坡度并不陡峭,但这里仍旧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地形,高览在这里部署了两百余人,并且构建了陷坑和拒马限制。如果只靠步军进攻,面对居高临下占据地形优势的冀州军,只怕要吃不小的亏。

    结果并不出王政预料,第一批进攻以失败告终。

    即便从外表上看这支队伍和山脚的那支袁军并无区别,甚至应该还要弱些,毕竟其中明显有不少伤兵,可他们的准备充分,真实的战力明显更强,而这次的对手却不再是三阶兵,反而是没多少作战经验的新兵,哪怕数量上占据了足够的优势,王政更安排了弓手在旁协助打击,却还是没有攻克这道防线,反而不过交战半个时辰便被打了回来,折损了接近百人。

    战到此时,天色已经快要亮了起来。

    时间对于徐州军是极其不利的,奉高距离这里毕竟太近了。哪怕王政有派人封锁两边的消息,也很难能瞒过袁谭。

    毕竟,稍知兵事的人便必然会安排前线和后方这边有定期联系,若是信息被隔断,这同样说明了问题!

    袁谭自然也能猜到自家的后方可能发生了变故!

    即便是最乐观的情况,敌人留给王政的时间也不会超过两天,若是今天警醒,最迟明日援军便会抵达!

    为此,王政的想法便是在最迟明日日出之前,务必要完成本次的战略计划,焚毁粮道!

    在他的命令下,新卒们开始和老卒混合,分批对着敌人的防线发起了冲击,不断消磨之下,高览的部曲显然低估了徐州军的悍不畏死,到日正方中时,即便打退了徐州军接近四五波的攻势,自家却也付出了尽半的伤亡。

    此时人数占据劣势的他们却是死不起了,见状只得选择在撤回山顶。

    徐州军随即占据了这里,但也没有继续紧追不舍,毕竟以一群新兵的实力,在身边不断出现伤亡的情况下,能让他们坚持不退已是极为不易,还是连续作战,未必太强人所难了。

    接下来的半日,双方陷入了对峙阶段,直到日落月生,夜幕降临,依旧相安无事。

    入夜最初的几个钟头,半山腰上驻扎的徐州军一直很安静,高览也不认为敌人有夜战攻山的能力,只是命人多举火把,严加防范。可就在差不多午夜时分,半山腰那边突然传来了震天的呐喊和擂鼓声,在寂静的山间夜色中传出了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