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洞庭

    167、洞庭 (第1/3页)

    刘备与徐庶商议之时,正是王政率军渡江第七日。

    关羽的突然出现,出乎王政的意料之外,出于某种考量,他并没有立刻出战与其斗将,反而隐忍不发,这让长江北面的江陵地区,攻守双方进入了对峙的阶段。

    但在长江南面,荆、扬两军的争斗,却已进入了白热化的状态。

    武陵郡的东面,洞庭湖。

    洞庭湖在春秋战国时本叫云梦,梦在楚地方言中便为「湖泊「之意,所谓云梦,便是指如云层一般缥缈浩瀚的大湖,到了战国后期,由于泥沙的沉积,云梦分为南北两部,长江以北成为沼泽地带,长江以南还保持一片浩瀚的大湖,于是便衍生出两个新的名词,一个是云梦泽,一个便是洞庭湖。

    但即便一分为二,它依旧是神州境内第二大的淡水湖,上临长江四处港口,下接湘江、梓江、沅江、漓江和汨罗江,最宽处足有数十余里,时人有云:洞庭八百里,玉盘盛水银。

    洞庭湖成狭长形,放眼望去浩浩荡荡,一碧万顷,阳光下的湖面波光粼粼,仿若浮光流金,远近群山环列拱屹,当真是缥缈嵘峥,巍乎大观。

    在湖的南面有处小岛,名叫鼎口,正位于沅江与洞庭的交界位置,千年之后,南宋名将岳飞平定湖南义军杨么之乱(有种说法说这次平乱是岳飞这位英雄一生中的唯一污点),便是从此处进入的洞庭湖。

    岛上林木茂盛,葱葱郁郁,树影倒映水中,随波扩散,低洼处芦苇、蒿蓬丛生,无数野生禽鸟浮在这里,戏水啄食,不过总会时不时地举起长长的脖颈,左右转动,机警地望向远方。

    它们望向的那里,远离湖岸,不久之前刚刚扎建起了许多的营地,从高处俯瞰,可以看到这块连绵数里的营地又分为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较大,在下方;一个部分较小,在上方。两个部分间隔一条溪水而望,较大部分的中军竖有一面「黄」字将旗;而较小部分则是一面「王」字将旗。

    两处营寨虽然都不算小,却都很是安静,即使有士卒列队出入,声音也不太大,但即便如此,步卒无论巡营或是操练,依旧横溢着沙场肃杀之气,将初夏的和熙冲得一干二净,便是那些灵智未开的禽鸟,似乎也知道危险,不敢从这里的上空飞过。

    这里正是徐州军黄忠部的驻地。

    洞庭湖方圆八百里,横跨楚地十数个县邑,其中便有临湘,临沅以及汉寿,所以可说是云集了敌我双方数万人的大军,并且各部军马你中我有我,我中有你,已经形成了犬牙交错之势,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正谓此也。

    但洞庭湖这边的战事其实影响的不止是这里,甚至还决定了江陵王政部的成败,乃至生死存亡!

    徐方兵临沅城下,本就是声东击西的佯攻,只要能把汉寿的文聘军牵扯住便算是大功告成,甚至不用全部,临沅同样是一处要镇,只要徐方留在城下,文聘便要考量既要「顾此」也不能「失彼」,势必不敢倾巢而出,这其实便等于给王政分担了一部分压力。

    但黄忠这边却是不同,他的任务是从洞庭湖这边绕过汉寿去取作唐这处咽喉要道,来阻截文聘军回援江陵之路,这是真刀实枪的正面作战,甚至可能不止一场恶战,攻的下城方算成功,拦得住人才是胜利,若论重要性,这里才是重中之重。

    也正是因此,王政离开南昌前就已令下邳再行派兵奔赴前线,而最新赶至的王熊部所要增援的也正是黄忠部。

    此时的帅帐之中。

    昨日刚到的王熊拿出才从临湘得到的一封军报,一边递给黄忠,一边急切说道:「黄将军,这是魏延校尉刚刚送来的紧急军文,荆州军归心似箭,锋芒甚锐,不仅将临沅那边的军马抽回不少,更开始对

    罗县发动了猛烈攻势,从早上一直打到入夜,要不是周泰部闻讯前去驰援,恐怕魏延校尉未必能支撑下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