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4.旅途记事五十:“热梗,一个Dol可以承载多少”

    364.旅途记事五十:“热梗,一个Dol可以承载多少” (第2/3页)

一些电子设备只是用来辅佐建立音高系统的工具,并不能直接取代音高系统。

    一套来自唱建立起的音高概念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答案是一定的,因为音乐从诞生伊始就不是机械化的。

    另外唱的重要性远不止于是为了建立音高系统,很多老师在给孩子处理音乐的后期过程中反复强调三个字——歌唱性。

    为什么弹琴要强调歌唱性?

    因为歌唱是最自然的音乐,没有之一。

    唱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唱出所要演奏的乐谱的旋律,更是要通过唱来解决一部分乐曲的情感表现。

    X老板一直崇尚在钢琴教学中融入唱的环节,他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唱得出、唱得准。

    老师们之前在一起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孙李文也提出了相似观点,先唱再弹,唱好才能弹得好,这是星宇钢琴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接下来的课程里,孩子们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从“唱”中体会真正的音高感觉。

    课程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由X老板讲大课,第二部分由每位老师带着一个小队单独做训练。

    “一会我带三组吧。”为了避免马昊捣乱影响到其他孩子,黄楚贤率先提出。

    王翰:“我带一组吧。”

    孙立文:“李老师和吴老师,你们?”

    李安:“我都可以,吴老师。”

    吴泽宁也不啰唆:“那我带四组。”

    孙立文:“我带五组。”

    剩下的二组自然就由李安来带。

    十分钟一晃过去,随着孩子们全员回到教室,X老板接过宋康的位置开始上课。

    为了这堂课,X老板也准备了许久。

    他的这堂课不仅仅是为了讲给孩子们,也是为了和老师们分享一些他这些年总结下来的唱与弹的教学经验。

    根据他这些年的观察与各地基层老师间的交流,他发现大多数老师的教学习惯还停留在二十年前。

    说到唱,很多老师认为“唱”就是视谱的过程中,学生根据看到的音,用标准的音高唱出来。

    如果仅仅只是做到这种程度,那学生多半会错过走近音乐的机会。

    唱,不仅要唱出标准的音高,而且还要在唱出标准音高的基础上唱出感情。

    X老板在这里指出一个现象,很多没有要求学生唱谱也要唱出感情的老师,却在指导学生演奏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对于音乐情感理解的部分用哼鸣去表现音乐的情感。

    这个例子充分说明几乎所有老师都会在唱的时候投入情感,这种不受控制的由内而外很好的证明了一点——唱是最能够直接表达音乐情感的手段。

    可为什么到了孩子们的唱,就变成了机械化地唱,不需要有感情地唱。

    听到这里,李安脑海里蹦出了音乐教育理念六个字。

    如果不是X老板今天单独把这个问题拿出来分析,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之前他在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们唱,更多的是为了解决节奏与奏法的问题,并没有主动去想让孩子们通过唱来找到音乐情感的表达。

    除了偶尔气氛到了,他才会让唱的孩子再多一些想象。

    然而他让孩子们解决节奏与奏法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让孩子们演奏出动听的音乐。

    受教了受教了,李安决定回去好好研究一下,看看如何更好地把唱融入他的钢琴教学中。

    “各位同学我们现在看大屏幕。”

    X老板话音落下,大屏幕出现了一张五线谱。

    线谱上是大家最为熟悉的C大调音阶的七个音,只有七个音。

    “第一个音是什么?”X老板问着坐到钢琴前。

    这太简单了!孩子们齐声大唱:“dol!”

    音高参差不齐的dol融合到一起,成为一声略显刺耳的“和声”。

    孩子们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纷纷闭嘴,教室安静下来。

    X老板摆手示意大家没有关系,接着在钢琴上弹响了谱子上的Dol。

    “噹——”

    “来。”

    孩子们再次齐声:“dol。”

    这一次有钢琴的音高作为参考,孩子们音准来到同一高度,效果比起刚才提升了至少两个档次。

    只不过这次大家下意识的都用了较轻的声音,所以合在一起的声音显得格外轻柔。

    “这个dol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