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9.旅途记事八十五:下课!起立!谢谢老师!

    399.旅途记事八十五:下课!起立!谢谢老师! (第2/3页)

    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许多人在演奏时不自觉地上行中渐强,下行中渐弱,这是一种生理和心理上的代入。

    有的乐句的确需要上行渐强,下行渐弱,但这种情况并不代表全部。

    很多时候作曲家是反过来的,他会在下行时做渐强,在上行时做渐弱,甚至为了增强音乐的张力,为了让音乐的冲突更加剧烈,作曲家还会在最高音处标记一个突弱。

    一名演奏者将面临各种各样的作品以及各种各样的情况,所以如果一味地根据生理上的判断去处理音乐,后果无疑是可怕的。

    “我给大家一个建议,仅供参考。”

    李安说着扫了一眼四号钢琴教室的孩子们,除了小季,他还没有给其他孩子讲过,今天就在公开课上一并告诉几个孩子吧,下去他还会细讲。

    “当我们再遇到上行下行的长句子,就像那种之子型的句子,脑海里有画面吧?”

    孩子们:“有!”

    李安:“我们可以简单把他们认为是两个方向恰巧碰到一起,而不是到了高点所以要往下走,或是到了低点所以要往上走...”

    台下。

    X老板小声,“去掉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你们再演奏的时候可能会发现更有趣的感觉。”

    老查理点点头,非常有意义的引导,把上下行的连接当成一种巧合而不是一种规律,这样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孩子去用一种公式化的印象去处理上下行的旋律。

    在老查理的记忆里,跟随音阶上下行做出渐强渐弱已经是库拉克那个时代的口号了。

    库拉克,十九世纪德国重要的钢琴家、教育家和作曲家,车尔尼的门徒。

    可到了今天,依然有许多老师把这样的建议用在指导学生演奏上下行,这无疑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对于在现代钢琴上演奏,此种奏法得不到正确的声音。

    塞尔金不止一次与老查理强调反对此种奏法。

    更好的处理方法应该是用简单的断奏来强调上行,而把下行弹得像一个慢的刮奏。

    这里的核心重点是避免在每一句的第一个音都出一个重音的坏习惯。

    很多时候学生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这样做了,因为重音的出现使他们习惯于在每一句开始将手随意扔到琴键上。

    这也就不就奇怪为什么李安的学生都会触键后控制,通过李安对于旋律表现这一课题的讲解,老查理可以确切地说,李安具有一套相当完备的触键理论,并且已经很成熟了。

    恐怕再往下讲,李安就该讲到触键后控制,不过老查理知道那又是一个新的课题方向了。

    “最后一句话送给大家,旋律的走向其实很简单,它就像我们的人生,始于第一个音响起,结束在最后一个消散。”

    李安走下讲台,环视一圈。

    “关于旋律的表现手法,我们就讨论到这里,希望大家下去还是要多练琴,只有练琴才是通往演奏殿堂的唯一捷径。”

    “哗————————”

    热情的掌声中,李安回到钢琴前,重新演奏了一遍舒伯特的小夜曲。

    曼妙的旋律沁人心脾,为炎热的夏日平添一抹清凉。

    从小夜曲开始,以小夜曲结束,当李安看到唐小星的师生指数回到85,他并不意外,再优秀,也只是个孩子。

    令他意外的是整个课题结束时,他的200点教学计划已经完成大半。

    不过答应孩子们的课,他还是要坚持上完。

    距离下课还有十分钟,见孩子们依旧兴致勃勃,李安让大家提问,有什么关于弹琴的问题都可以提出来。

    孩子们的问题五花八门,李安的回答妙语连珠。

    “哈哈哈哈——”

    像是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李老师就是能用生活中大家习以为常的例子来解释弹琴中的问题。

    “最后一个问题就留给二组吧。”

    其他每个组的孩子都提问了,只有二组的孩子们还没有问题。

    二组的孩子们决定让豆豆来提问。

    豆豆站起来:“李老师,我想请教您练习八度有什么好的方法。”

    豆豆的问题问得好,问出了许多孩子的心声,李安点点头示意豆豆坐。

    “关于八度我没有什么好办法,真的,就是得练,我的建议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耐心去练,用心去练,最后一定会有收获。”

    对于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孩子们也不能说失望,确实,八度太难了。

    “不过呢。”

    李安话锋一转,顿时间四十多双眼睛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