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继世之臣

    第九十三章 继世之臣 (第1/3页)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时光转瞬即逝,春去秋来不知不觉之间,大魏皇帝.曹丕代汉继位,已经五个年头了,就这么的来到了大魏黄初五年的秋天。

    自从他继位以来,不过也才寥寥数年的光景,可是朝里的老臣们,却去了一个又一个了。这些个老臣可是帝国的宝贝,去一个也就少一个了。

    诸如张辽、徐晃、许褚、李典、乐进等以此五子良将为首的将军们,就不用说了,早在天下一统之前,就都已经身故了的。还有一些例如戏志才、荀攸[you]、程昱[yù]、典韦、贾诩等人,以及夏侯宗室的宿将夏侯渊,甚至在曹丕还很年幼的时候,就已经战死沙场,或者病故了。

    再后来,天下统一,时任魏王的曹操还政于朝。其后因为种种原因,张郃、刘晔、荀彧,这几位老臣也在建安年间,相继离世。就连曹操也在还政于朝的五年之后,终于熬不住了,在耄耄[mào]之年八十岁的年龄上去世了。也正是没有了这些汉室“忠臣”的扶持之后,汉献帝.刘协民心尽失,才让曹丕有了代替他的机会。

    而在那个时候,曹丕还没查觉出来有什么不同,也是在那个时候,对于人的生老病死,甚至他自己的父亲去世,曹丕都看的比较开,或许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当家做主的原因,对这些并没有太大的感觉。

    后来荀令君和自己的父亲也都去世了,大汉最后的两根撑天之柱也倒了,汉朝的气数也终于走到了尽头。曹丕的代汉继位,好像变成了顺理成章、众望所归的事情。不过短短数月的光景,这江山就改朝换代了,这天下也同时换了共主。大汉变成了大魏,年号也从建安变成了黄初。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人人都想着当皇帝,也都在争当皇帝,可是皇帝又哪有那么好当的呢?孤家寡人就不必说了,全天下的老百姓、官员都指望着你吃饭。你做的好了,老百姓最多也就夸你一个明君。可一旦你做不好了,老百姓没饭吃了,他们就会造你的反,要你的命。

    你要是运气好的话,碰到了像周公叔旦、姜尚或者萧何、张良、霍光这样的佐世之能臣的话,你的日子还会好过一些。可是,假如要是你时运不济,另外再碰到像王莽和董卓这样不安分的,并且别有用心的反臣的话,每天担惊受怕的,吓都要被吓死。

    好在自己运气不错,作为开国之君,所遇到的大臣,大部分都是能够信得过的,而且也都是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检验的。即便其中有几个,自己也知道确实有着乱世之枭雄的臣子,譬如司马家的某位,以及他的跟班姓孙的某位将军等等。但是曹丕自己坚信,只要自己活得时间比他们久,比他们更长寿,他们就不敢有丝毫的反意。即便是出现了某种意外,自己在他们之前身故了,那也绝对会留下万全之策,以保后世之君不被侵扰和祸乱。

    因此,为了避免出现上述的种种情况,作为皇帝必须要培养属于自己的嫡系和信得过的大臣。

    自己父亲所挑选而

    (本章未完,请翻页)

    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