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章 谁能擒得王行瑜,谁可为邠宁节度使

    111章 谁能擒得王行瑜,谁可为邠宁节度使 (第2/3页)

人,哪会对他们仁慈……」

    杨守信初始还十分得意,可说着说着,他才意识到自己一时大意了。

    梨园寨离着上午交战地仍有七八十里路程,这距离可不算短,为什么会在那里出现邠宁兵,偏偏如今距梨园寨更近时却不见了,他们有何意图?.

    是该留几个活口好好拷问一番。

    康承业再问:「杨军使与其交战时,可算清他们的人数,是否全数歼灭?」

    「不会超过百人。」军务机要,杨守信不敢撒谎,细细回想着道,「当时四面开阔,我虽存了全歼之心,可难免会走漏一两个……康军使是担心朝廷大军的消息泄露?」

    康承业点了点头,「他们陡然遭遇杨军使,未能窥见我大军全貌,倒也拿不到什么准确消息。可难保他们回去后,为免遭责罚,会夸大遭遇的军卒人数,误打误撞,反而让邠宁贼兵警惕起来,加强防备。」

    这番话合情合理,其余人点头附和。

    「照康军使的分析看来,」杨守信接过话道,「我们应当加快行程,抢在贼兵加强防御之前,攻入梨园寨。」

    「对。」

    众将应和。

    因敌制变,本是行军作战的应有之义。

    李晔此时自然是从善如流,听取了众将的建议,下令加快行军。

    其实,和朝堂上的唇枪舌剑、暗潮涌动相比,李晔倒觉得,军旅之事相对省脑子多了,不需要多么深的心机和复杂

    的策略。

    就是有点费体力,要吃苦……

    接下来,如何加快行军,众将纷纷建言。

    或许他们也发现了,当今天子虽威名正盛,也敢于决断,但其实还是不难相处的,也很乐意听取大家的建议,因而他们提建议的兴致也越发高涨。

    李晔则择其善者而从之,最后下令。明日一早,邓筠部便脱离中军,全速向预定的截断邠宁军退路方向行进;玉山军拆成两部,杨守信亲率精锐一千继续充当先锋,提速向梨园寨行进,余下三千人汇入中军,一道而行。

    为了激励二人,也为了激励屋内众将,李晔也不藏着掖着了,与众将公然誓言:「此行,谁能擒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