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八条建议,配合默契(终了)

    第三百六十二章 八条建议,配合默契(终了) (第1/3页)

    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出这样的话来。

    元春的心中其实也很不是滋味。

    而她脑海中浮现的,正是冯一博的第五条建议。

    「第五,除了琏二哥,不要让贾家任何人再出仕为官了。

    只要你做了太后,保证贾府的富贵不难。

    而贾府的几位叔伯和兄弟,本来也不适合在仕途上发展。

    政叔父虽有些才学,但不通俗务。

    为人,也有几分迂腐。

    做做清流尚可,可惜又是中旨官。

    至于赦伯父和珍大哥,还有宝玉……这三个都一样。

    说句不好听的,只要不惹祸就算不错了。

    根本不是什么当官的料。

    也就只剩下琏二哥一个,让他掌管龙鳞卫都有些勉强。

    当然,我和你说这些,绝非让你放弃贾家。

    反而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贾家,

    新皇年幼,百官对外戚有所防范就在所难免。

    到时候,或是利用,或是苛责,或是动不动就弹劾……

    他们真能应对得了吗?

    总之,为了贾府安宁,就别让他们卷入是非之中了。」

    冯一博的这条建议,几乎将贾家一众爷们儿都给否定了一遍。

    尤其,还涉及元春亲手带大的宝玉。

    听到他将宝玉和贾赦、贾珍相提并论。

    说实在话,元春觉得很是刺耳。

    本来,她对这条建议一直持保留态度。

    想要斟酌一下,再做决定。

    直到她大伯贾赦出面,为京营的事说项。

    元春才明白冯一博的苦心。

    这才新皇登极的第一天啊!

    贾赦就推脱不过人情,站出来为开国一脉说话。

    换句话说,她还没在朝堂站稳,贾家就开始和她唱反调了。

    此时听到侯孝康的话,元春微微抿了一下唇。

    随后她凤眼微微一眯,才沉声道:

    “既然本宫敢在朝堂上承诺,自然是思虑再三的结果。”

    她知道,侯孝康的话,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贾家的心声。

    只看贾家几个不成器的爷们,都一脸渴望的看着自己。

    元春心中那一丝的犹豫,就彻底消失。

    “大伯,父亲,珍大哥,此举既是为了陛下,也是为了你们着想。”

    她这话点到为止,没再继续说下去。

    可百官却都听明白了。

    这哪是和贾家说,明显是在告诉他们。

    外戚的隐患没有了,你们也不要找贾家的麻烦!

    顿了顿,元春一脸复杂的看向发愣的贾赦,又叹道:

    “陛下成人之前,就先委屈一下咱们贾家吧!”

    她说的是“咱们”,但任谁都知道是“你们”。

    如今宣治帝年幼,她这个太后又即将垂帘听政。

    这样的事,本身就容易引起物议。

    她们母子现在,正处于风口浪尖之上。

    贾府的几个叔伯兄弟帮不上忙不说,还很可能还会成为别人的突破口。

    不说别的,贾府那些老亲就够受的。

    人情牵扯之下,难免就会卷入权力争夺的漩涡。

    就像现在的贾赦出来提起京营的事,你让元春给不给面子?

    若现在不果决一些,难道非要等到贾府成为别人的工具?

    到时候再搞什么亡羊补牢的事不成?

    那时候,左右为难不说。

    还可能会影响到,她和冯一博精心策划的大好局面。

    家族,只要能守住就好了。

    儿子的江山,还得完整的交给他才行!

    想到这里,元春见贾赦这副模样,还是有些不放心。

    索性,她又直接挑明道:

    “但是,本宫的话也说在前面,如今贾家没了实职,可只要本宫还在,陛下还在,谁也别想欺了贾家去!”

    当初她被选入宫中,本没抱什么期望。

    只等年龄到了,就出去许个门当户对的人家。

    可因为甄老太妃的抬举,元春却不得不背负起贾府的兴衰之责。

    贾家确实也因她上位,成为皇妃。

    如烈火烹油一般,重新回到了朝堂和皇帝的视野。

    可那段时间,她也是有苦自知。

    就连一个宫中的小太监,若不打点好了,都敢给她脸色。

    真是让她饱尝人情冷暖的同时,也受尽了宫中的黑暗。

    那个时候,能守护家族的荣光,就成了她唯一的安慰。

    甚至,就是生怕失去那一点希望。

    就连冯一博相救之后,想要对她负责。

    她都踌躇着,选择了拒绝。

    但也正是从那之后,元春才渐渐看看清了自己的内心。

    同时,她也看清了贾家一众爷们无能的事实。

    贾家爷们儿里,没有一个能挑起家族的大梁。

    才只能由她这个女人来背负家族的命运。

    为此,她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也只勉强维持了贾家的体面。

    好在她有了身孕,终于熬出头了。

    现在儿子登基为帝,她也成了独揽大权的太后。

    按理说,贾府正该跟着沾光。

    所以对这一条,元春才最为犹豫,迟迟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