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八条建议,配合默契(终了)

    第三百六十二章 八条建议,配合默契(终了) (第2/3页)

不了决心。

    但关键时刻,儿子和娘家谁重?

    为了让儿子将来顺利掌权,先让娘家受点委屈吧!

    大不了,再从别处弥补一下就好了。

    况且,正如冯郎所言,这样做也是在保护贾家。

    可即使她心中再如何自我安慰,却依旧有护着家族的惯性。

    于是,本该是点到为止的事,又被元春挑明了。

    这话一出,满朝文武顿时噤声。

    有些事一旦被挑明,就变得不一样了。

    他们都在斟酌着,这件事的利弊。

    虽然说不让贾家出仕,看似没了外戚的隐患。

    但现在一挑明,就成了皇帝对贾家有了亏欠。

    这几乎就是给贾家颁了一道免死金牌啊!

    可以说,只要他们不造反,基本就可以在大魏横着走了。

    贾族的爷们儿,大多还没反应过来。

    贾赦还在丹陛之前,没转过来这个弯。

    有心做点事的贾政,难免有些失魂落魄。

    唯有身为族长的贾珍,此时心中狂喜。

    他忙拉着几个贾家爷们,一起上前朝丹陛一拜,还高声道:

    “贾家作为太后的娘家,自当成为外戚表率!受点委屈不算什么!为了大魏,贾家愿付出任何代价!”

    这话就是在顺杆爬,开口就直接承认受了委屈。

    不得不说,贾珍不仅好色,也还有点眼色。

    他说完,还捅了捅旁边发愣的贾赦。

    贾赦虽然没反应过来,却也忙跟着一起拜向元春。

    见贾府众人,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苦心。

    元春顿时心中微微一松。

    毕竟,她也不想和娘家决裂。

    若是自己说得这么直白,对方还不明白。

    那就只能等母亲进宫,再将此事的利弊和盘托出。

    好歹让娘家理解她的苦心。

    现在贾珍的做法有些不妥,却好歹也懂了她的意思。

    倒是让她省下不少麻烦。

    见此,她就又转向之前劝谏那个臣子,问道:

    “诸位可还有话说?”

    新党几人对视一眼,随后异口同声的道:

    “太后英明!”

    百官见此,也都跟着一起称颂起来。

    太后出乎意料的,亲自斩断外戚干政的可能。

    即使还是有些隐患,他们也得先支持一下这个态度。

    毕竟都做到这个份上,你让百官还能有什么话说?

    一旁的侯孝康见元春心意已决,贾家几人还感恩戴德。

    当下,他也知事不可为,只能苦笑着摇了摇头。

    “唉!”

    随后重重一叹,拂袖回了队列之中。

    之后,无非各部轮流汇报一下工作,让元春熟悉一下朝会的流程。

    以及,元春交代内阁诸公,劳他们先代为处理朝政,只将大事让内侍上报。

    类似种种琐碎之事,便不赘述。

    等朝会结束,元春已经身心俱疲。

    好在,今天的收获不小。

    至少短时间内,她和宣治帝都可以高枕无忧了。

    整个朝会,元春看起来倒是游刃有余。

    实际上,她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性别优势,

    她一会儿胡搅蛮缠,一会儿羊装可怜,一会儿又霸道蛮横。

    用各种只有女人能用的巧妙方式,三番五次的化解了朝臣发难。

    整个过程,几乎都没怎么用冯一博帮腔,就把他的大半建议都给落到了实处。

    至于剩下的几条建议,就基本没什么难度了。

    她一回宫,也顾不得疲累。

    先叫来凤藻宫的掌宫内监小李子,吩咐道:

    “从今以后,你就是六宫都太监,小顺子作太极宫掌宫内监,你再列个名单,把宫里管事的都换成咱们的人。”

    小顺子是小李子的干儿子,已经改名李顺。

    他们俩其实也都是夏守忠的人,不然也做不到这个位置。

    而元春所谓的自己人,也不过是凤藻宫的内监罢了。

    没办法,此前她根本没有自己人。

    好歹认识的总比其他人要强些。

    “谢谢太后信任!谢谢太后信任!”

    见小李子难掩喜色的一个劲儿磕头,元春又道:

    “你可明白我的意思?”

    小李子反应过来,又忙磕头道:

    “小的明白!太后娘娘就是宫里的天,以后宫里只有您一个声音。”

    这话不用他说,任谁都知道。

    太皇太后随时都可能归西,其余妃子也无所出。

    皇帝又年幼,倒是这个太后正值大好年华。

    只要身体好带你,再统治后宫几十年一点都没问题。

    小李子能做到这个位置,如何能不明白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机会?

    他能在夏秉忠手下混出头,甚至还不用改姓夏。

    显然也是有些手段的。

    不然,也不会让他来凤藻宫。

    这样有皇嗣的地方,任谁都知道前程远大。

    元春闻言满意的点点头,却又道:

    “戴权和夏秉忠两个宫中老人,忠心可嘉,想来也是想陪他们各自主子去的。”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