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微妙的师徒

    第三百六十四章 微妙的师徒 (第1/3页)

    很快,贾琏心事重重的离开了冯府。

    可惜的是,这副样子在冯一博看来。

    只觉得他的忧心更多的是能不能做好龙鳞卫的差事。

    至于山东的事,自己该提点的都提点了。

    最后的结果如何,就看他自己的觉悟了。

    送走了贾琏,冯一博才到了李守中的院里。

    他先去探望了一下李孟氏,陪着她和尤老娘等人说了会儿话。

    好一番劝慰之后,就被李守中叫到了书房。

    对于徒弟舍命寻找自己,李守中的心中是有些复杂的。

    此时,师徒俩难得有了单独相处的机会。

    向来不苟言笑的他也不再遮掩,直接带着几分训戒的意味道:

    「一博,我明白你的孝心,也知道你的忠义,但为师还是要说一句。」

    说到此处,李守中顿了顿,面色也越发严肃。

    冯一博见此,连忙整容以待,恭谨的道:

    「请恩师训示!」

    见冯一博作洗耳恭听状,李守中才点点头,继续道:

    「万一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万万不可再以身犯险了!」

    这样的话,他在路上不知说过几次了。

    但此时冯一博闻言,依旧恭谨的道:

    「是,恩师!弟子知道了。」

    可即使是这样,李守中还是不放心。

    「你不知道。」

    他一边摇头,一边起身绕过桌桉。

    一直走到冯一博身前,直视半晌,再次叮嘱道:

    「你要记住,你与别人不同,如今冯家刚见起色,这一大家子人都要依靠你,况且冯家人丁不旺,你若有个好歹,冯家可就绝后了!」

    冯一博忙再次拱手低头,连道:

    「是!恩师放心!弟子记住了!以后不会决然再以身犯险!」

    李守中见他态度恭谨,点了点头,却还是忍不住又道:

    「你要知道,就连两丁抽一之时,都要施行独子不征,所以不论是我,还是……谁,都不值得你搭上性命。」

    回来的路上,有些话终究不方便说。

    此时只有师徒二人,他才能说透一些。

    除了皇帝和太后,还能有谁?

    李守中这话,真的是推心置腹之言了。

    一般来说,五丁抽一算是征兵的常态。

    只有国家动荡的战乱时期,才可能会施行「两丁抽一」。

    可即使是那样的时候,也必须要避免征辟独子。

    也就是大多王朝即使到了绝境,也奉行的准则:

    两丁抽一,独子不征。

    因为独子一旦阵亡,一个家庭就没有未来了

    这样的规定,是给每个家庭留下养家湖口的顶梁柱。

    也是为每家留下传承的希望。

    冯府之中,除了冯一博这个家主,就只一个女儿冯熳。

    按照这个时代的价值观来看,冯一博还肩负着家中传嗣的责任。

    这就是儒家思想的根基:

    孝!

    不得不说,李守中为人端方,但却并非愚忠皇帝。

    不然当初他也不会在金陵蹉跎十余年。

    换句话说,他忠于皇帝,也忠于国家。

    但更忠于他自身浸Yin一辈子的,那套礼法为主的儒家价值观。

    儒家价值观的核心,就是一个「仁」字。

    而《论语·学而》里面就说: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四书章句集注》之中,程子也说过:

    「孝弟是行仁之本,义礼智之本皆在此。」

    换句话说,「仁义礼智」在儒家的价值观里,都要排在「孝」之后。

    「孝」是儒家学说的根基,没有「孝」就谈不上「仁义礼智」。

    皇帝也好,恩师也罢,都得排在「孝」的后面。

    「恩师的话,弟子谨记!」

    冯一博听李守中连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连连点头。

    随后却又话锋一转,一脸正色的道:

    「但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况,太后和陛下可以不救,恩师却不能舍弃。」

    元春和皇帝也不能不救,却也没必说出来。

    冯一博理解李守中的苦心,但也要表明自己的态度。

    说到这里,他也直视李守中,认真的道:

    「您说这么多,通篇都是孝之一道,可您却忘了,弟子事师如父,亦为孝道啊!」

    这话要放在之前,李守中可能还心安理得。

    冯一博这个关门弟子为他养老,他为弟子遮风挡雨。

    算是彼此依靠,也理所应当。

    可冯一博现做到这个程度,让他怎么能不动容?

    战乱之时选择逆行,为了找他还身陷敌营。

    就算是亲儿子,又有几个能做到的?

    一辈子就一个独女李纨,在冯一博身上看到了孺慕之情。

    一时间,李守中心中感慨万千,纷至沓来。

    「一博,你……」

    他一张嘴,就差点哽咽。

    李守中忙咽了口唾液,借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