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加官进爵,大赦天下

    第三百六十五章 加官进爵,大赦天下 (第2/3页)

  夙夜兢兢,不遑假寝?

    宣治帝上次在朝堂上都睡着了!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一长串代皇帝忧国忧民之后,就开始宣读人事调动。

    “文渊阁学士陈勤之,老成谋国,大魏柱石,加太师。”

    “东阁学士李守中,燃薪达旦,破卷通经,加太傅。”

    “华盖殿学士赵舜君,安国富民,济世经邦,加光禄大夫。”

    “武英殿学士贾化,善甲厉兵,文韬武略,加荣禄大夫。”

    上一次重组内阁的时候,四学士已经重新分配。

    不过,这一次除了加虚衔,还顺便将四人的权责点明。

    陈勤之身为首辅,负责掌控全局自然不用多说。

    而李守中从礼部出来,照例负责文事。

    赵舜君虽从荣禄大夫升到光禄大夫,但职权没有什么变化。

    依旧负责财政大权。

    而贾雨村做过兵部尚书,自然顾问兵事为主。

    内阁的设立,就是皇帝的顾问部门。

    所以这些权责,其实都是他们为皇帝提出建议的方向。

    只是现在皇帝还不能亲政,他们就从建议暂时转为各担一块了。

    这其中的权力差异,天差地别。

    当然,想要直接掌权还是不行。

    毕竟还有元春这个太后垂帘听政,需要代皇帝进行最终首肯。

    所以,元春此时才算是这个程序的权力终端。

    所以,只要冯一博愿意。

    就能通过元春,拒绝那些他认为不合理的“顾问建议”。

    挟天子他妈以令天下,可不是玩笑。

    这边才宣布完内阁四人,就听侍班官员继续道:

    “楚国侯冯渊,允武允文,其武有不世之功,文有辅国之才,今武以国侯待之,文当加少师左朕。”

    这样的夸赞让百官都是一脸迷惑。

    怎么听着比太师、太傅还厉害几分的感觉?

    冯一博也是一脸懵逼。

    这事元春可真没和他商议啊!

    正所谓:位列三孤升极品,名加大国启新疆。

    他上次刚晋了爵位,成为楚国侯。

    楚国这个国号可不是杂号,绝对算得上名加大国了,

    如今又位列三孤,加了少师衔。

    可以说,看遍整个大魏朝堂,也都绝对算得上是人生赢家了。

    一时间,他有些哭笑不得。

    天子他妈对自己好的,是不是有点太明显了?

    这时,侍班官员又宣道:

    “荣国后人贾政,其德惟馨,特加寿荣侯,以示天恩。”

    贾政这个国丈,已经去了一切实职。

    因此只剩一个荣国后人的名头。

    一般来说,太子的外祖父,会封伯爵。

    等太子登极后,再加封侯爵。

    要是死了,甚至还会追封三公或者国公。

    但贾政没经历伯爵的过程,新皇就登极了。

    所以直接就封为寿荣侯也是应有之义。

    冯一博好歹打生打死,也不过是个国侯。

    贾政只生了个好女儿,就也封了侯爵。

    这让不少人倒是心生羡慕。

    好在冯一博的国侯是世袭的,而外戚的侯爵只是个荣誉称号。

    “……”

    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的人事变动。

    诸如被夏鸁顶下来的,南京兵部尚书调任都中,成了兵部尚书等等,都一一宣昭。

    唯独礼部尚书一职暂时搁置,其余都由人补上。

    这让百官,尤其是礼部众人都有些猜测。

    莫非,这个位置也给冯渊留着?

    毕竟大魏原本并没有三孤,都给他封了。

    要不然考虑资历,可能真的就直接执掌一部了。

    现在将这个先空出来,等真正开始教导皇帝的时候,再进一步也就顺理成章了。

    由此可见,太后对这位楚国侯的偏爱到了什么地步。

    这一刻,很多人都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在太后最需要的时候出现。

    这个救驾之功,起码能保几代的富贵了。

    这时,侍班官员已经宣读到了最后。

    “……今思平世难,救济黎庶,上答神明,下慰民望。《书》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这是《尚书·吕刑》中内容,后面还有一句“其宁惟永”。

    这个“一人”不是说“一个人”,而是天子曾用的自称。

    也就是景顺帝用过的“予”的出处,“予一人”的另一个简称。

    “今大赦天下,与之更始,其明下州府,咸使闻知。奉宣诏恩,令普天率士备闻斯庆。”

    大赦比冯一博预想的时间差不多,只是不是立太子之位,而是新皇登基。

    好在,甄应嘉已经被解决,甄家也得到了应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