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迷途知返

    第418章 迷途知返 (第1/3页)

    回到巡检司,焦信便拿起那本肘后方仔细翻看起来。

    第一篇是葛洪自己做的序:人能起信,可免夭横,意可见矣。自天地大变,此方湮没几绝,间一存者,是岂制方本意……天也,侯命上刻之,以趣其成,唯恐病者见方之晚也……

    虽然方之显晦,而人之生死休戚系焉。出自有时,而隐痛恻怛,如是其急者,不忍人之心也。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则侯之仁斯民也……乃吾仁心之发见者也,因以序见命,特书其始末,以告夫未知者……

    看得出来,葛洪着书之时,并未想着扬名,而是面对普通百姓,用尽可能让书中语言通俗易懂,所载方药价廉效着,治法简便易行。

    所谓肘,指的是用衣袖装东西的地方刚好是手肘,取名肘后方,意谓卷帙不多,可以悬于肘后,便于携带。

    全书共有八卷七十三篇,每一篇中都记录了数种,甚至十数种药方,大多用于较为常见的突发疾病。

    对于焦信这样的御医世家而言,这本书上记载的药方实在太过稀疏平常,用药也是乱七八糟,如果拿到太医院,大概会被人笑死。

    但是,细细想来,这些看似乱七八糟的东西,却能在关键时刻救人性命。

    “怪哉,怪哉!”

    焦信忍不住自言自语起来,到了此时,他已经隐隐感觉到事情有些奇怪。

    作为三代御医出身,在他的认知当中,医学是极其严谨的,每个方子的用药配比都必须分毫不差,书上说了一钱,那必须是一钱,多一分,少一毫,都是不行的。

    可是这本书中,对于药材的用量说的很模湖,似乎随便从路边抓一把草药,胡乱塞进口中,就算是治病了。

    如此治病,岂不是胡闹吗?

    可是,转念一想,如果一个人突然发病,性命垂危,这时候在路边看到一株草药,正是肘后方中记载的救命之药,他会怎么做?

    在这种时候,谁给他配药、煎药?

    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草药吃进肚子,起了药效,捡回一条命,然后再去医馆寻郎中,接下来才能对症下药,悉心调理。

    哪怕那株草药有毒,吃多了就会毒发,性命攸关之际,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试一试。

    吃了,有希望活下来。

    不吃,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肘后方中所记录的药方大多以应急为主,百姓们不懂医术,不懂草药,只需要按照书中记载的方法去做,至少在危机时刻可以保住性命。

    比如在治寒热疟方篇,便记录了青蒿搅汁之法。

    只说了青蒿一握,男女老幼,手大手小各有不同,这一握是多少?

    书中并未明言,可是,管他多少,反正抓一把去吃就好了!

    以焦信的医学底蕴,很快就掌握了这本书的精髓。

    那就是备急救卒,所在皆有。

    全书突出“简、便、廉”的特点,所收集的方子应该是葛洪在行医、游历的过程中收集和筛选出来的。

    而且,葛洪特地挑选了一些比较容易弄到的药物,采药容易,价钱便宜,切合实用。

    即便是在缺医少药的山野乡村,或是人迹罕至的旅途之中,也可随时用来救急。

    就算必须花钱,也都是相对便宜的药材,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救急药方不易懂、药物难找、价钱昂贵之弊病。

    油灯耗尽,慢慢熄灭,周围变得一团漆黑。

    焦信看了看窗外,月明星稀,不知觉间,已经是午夜时分。

    他没有去添灯油,就在黑暗中呆呆地坐着,直至天明。

    翌日一早,周王继续带人去各村治疟病。

    百姓们喝下投有青蒿汁的井水,病症已经开始得到控制。

    可是,想要彻底驱除疟病,还差得远。

    青蒿投井,一方面是暂时缓解疟病,更重要的,是因为百姓们会互相走动,重复传染,然而,不管去了哪里,都要喝水吧?

    东乡十几口井水都投了青蒿,相当于整个东乡的百姓都喝了药,所有人的症状都在缓解,自然就不存在感染了。

    接下来便是对症下药,给重症的百姓们分发药汤。

    对于病死的百姓,尽快将其火化,然后下葬。

    一队差役在大街上撒生石灰,用以消除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