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不赚你的钱

    第517章 不赚你的钱 (第1/3页)

    王九翱看向张益,又看了看杨善,一脸期待的模样。

    这两位毕竟都是传统儒家学风,和科学院那些人不是一伙的,理应不会明目张胆地拆台吧?

    张益无奈,只得说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王九翱听罢,非常满意,脸上的笑意几乎都要溢出。

    一旁的杨善却不由得皱了皱眉,皇上问的是,当下的科技发展是不是读四书五经读出来的,你倒好,整了一句圣人之道,究竟是,还是不是啊?

    按理说,这种模棱两可的回答,是我这种老油条的专属,你这是抢了我的词啊!

    张益说完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杨善身上。

    杨善尴尬地笑了笑,说道:“老夫同意杨尚书之言!”

    说完之后,还和张益对视一眼,两人同时会心一笑。

    朱祁镇缓缓道:“一条兼良,你听明白了吗?”

    一条兼良赶忙行礼道:“下臣深深仰慕中华之文化,方才听闻王学士所言,感触颇深!”

    朱祁镇点点头,道:“伱在奏疏中写道,想要学习蒸汽火车、蒸汽轮船的制造方法,朕思来想去,大明与倭国既为友谊之邦,有好东西自然是要分享的。”

    一条兼良大喜,道:“多谢皇帝陛下!”

    “但是……”

    朱祁镇话锋一转,道:“这里面的学问颇深,可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学明白的,王卿家方才也说了,我大明的文人自幼学习四书五经,经过数代人的努力,厚积而薄发,才会取得今日的成就,你明白吗?”

    “下臣明白!”

    一条兼良当然知道,这么多高科技,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

    不过,他深信一点,大明皇帝开了口,后面的事就好办了。

    一年两年不行,那就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

    只要肯努力,这些技术早晚能学得会!

    朱祁镇继续说道:“卿家远渡重洋来到大明,朕深感卿家赤诚之心,这份奏疏上的请求……朕全部答应!”

    一条兼良激动地热泪盈眶,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叩首道:“下臣叩谢圣恩!”

    写奏疏就跟做买卖是一样的,你想要二斤粮食,最好不要直接提出来,因为人家会跟你砍价,到最后拿到手只有一斤。

    古语有云: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求其下者无所得。

    因此,一条兼良的奏疏上,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要求,非常多。

    不但请求大明提供设备,还要求派驻人员去维护和教学,提供技术支撑,总之,只要他能想到的,几乎都写进了奏疏当中。

    在他的预想当中,只要大明皇帝能够满足自己要求的十之一二就算赚到了,没想到,人家大手一挥,全都答应了!

    后悔啊,应该再多写点的……

    朱祁镇摆摆手,道:“卿家起来回话。”

    “谢……谢皇帝陛下!”

    一条兼良缓缓站起身,不住抹眼泪,非常感动。

    “朕答应给你提供技术,但是制造车船,需要大量的钢铁,煤炭,这些原料不能白送给你,因为都是百姓的财产,朕也不能白白拿百姓的东西,你说对不对?”

    一条兼良努力点头,道:“下臣懂得,皇帝陛下提供技术支撑,下臣代倭国上下感恩戴德,钢铁煤炭我们花钱买!”

    “你先别急,徐卿家,你来说一说这些原材料的价钱。”

    徐溥终于明白了,原来在这等着呢!

    “启奏皇上,一斤生铁的价格大致是一分白银,精钢的价格就贵许多了,大致和白银等价!”

    一条兼良犹自满心欢喜,闻言突然一怔,问道:“精钢的价格竟然贵了这许多?”

    “那是自然!”

    徐溥点点头,正色道:“精钢的炼制工艺极其繁杂,需要十数道工序,而且,过程控制非常严密,只要其中任何一道工序出现差错,便是前功尽弃。”

    一条兼良脸色变了变,一斤精钢的价格竟然等同一斤白银,这是明抢吗?

    可问题是核心技术掌握在人家手中,定价权自然也被人家死死控制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