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风波(4000)

    第三百八十二章 风波(4000) (第1/3页)

    昭德元年(548年),九月二十七日,高澄去信萧渊明,暗示自己需要在江南采购物资,由丹阳运往江北,希望镇守丹阳的萧渊明能够提供便利,愿意拿百分之一的利润作为报酬。

    齐主高澄亲自去信要做的生意,哪怕只是百分之一的利润,换算成铜钱,也足以将萧渊明与他麾下的3000巡江水师给砸死。

    十月初一,高澄即收到萧渊明的回信,他表示自己回到江南以来,一直在思索该如何报答高澄的恩情,如今既然有用得着他的地方,又何必再说什么报酬。

    但高澄还是大手一挥,依旧许了百分之一的利润,命散骑常侍王伟坐镇历阳,专门负责与萧渊明接洽,安排人采买、运输,以及贿赂。

    随着第一批淮南足陌钱在萧渊明与巡江水师的掩护下运抵江南,高澄也为南梁埋下了一颗经济炸弹。

    十月初二,高澄再次发布诏令,为了方便安插大将镇守,将淮南划分为寿、合、扬三州。

    任段韶为寿州刺史,出镇寿阳,领淮南北部地区。

    命高岳为合州刺史,出镇合肥,领江北西部地区。

    以厍狄干为扬州刺史,出镇广陵,领江北东部地区,节制五万水师。

    同时,王伟被任命为扬州长史,只是他这个长史不处理政务,专职负责采购、转运江南物资。

    偌大的淮南之地,只被分为三州,其实并不妥当,当北齐在淮南的统治深入人心,日后自然会对三州进行细分。

    高澄为淮南三州各留了一万战兵,归于三州刺史直接统辖,又迁徙家属至淮南,以安将士之心。

    此外,三州各有三万州郡兵,这一次高澄倒并没有如关陇一般与三河州郡兵对调防区,究其原因是宇文泰也分田,高澄无法施恩,便也不敢让他们与旧主相邻。

    而淮南不同,萧衍可没给淮南州郡兵分配田地,如今高澄以土地施恩淮南州郡兵,为了防止南梁卷土重来,士族收回土地,这些州郡兵们也得一心一意跟着北齐,更何况州郡兵也是有军饷的,虽然少于战兵,但也不是给南梁卖命能够比拟。

    安排完淮南诸事,高澄对段韶、高岳、厍狄干一一叮嘱交代。

    尤其是他姑父厍狄干,命其分批分次与对岸的萧渊明发生水战冲突,既是练兵,也是给萧渊明刷功劳,当然,更重要的是为偷运物资打掩护,一举三得,说不准还真能让萧渊明刷战绩刷成当世名将,而非如今只局限于口头上。

    万一真让萧衍误以为萧渊明水战无敌,让侄儿当上水师大都督,那更是意外之喜,萧渊明有几斤几两,连他自己都被吹迷湖了,信以为真,可高澄哪还不清楚,就是自己手里的玩具。

    镇守扬州期间,厍狄干出色地完成了高澄交待的任务,屡战屡败,甚至险些将北齐水师的信心都给打没了。

    甚至到最后,高澄都不得不调北齐水师去剿巢湖水匪,才让他们重振信心。

    不过水战技艺倒是越发老练,都是跟萧渊明搞军演,练出来的。

    在厍狄干屡屡战败的情况下,弹劾他的奏疏络绎不绝,高澄每每发文训斥厍狄干,却又不做任何惩处。

    以致后世有人以此为由,抨击高澄任人唯亲:你看啦,这厍狄干当了那么多年水师大都督,打萧渊明赢过的没,没有啦,没这个能力知道吧。

    而细数南北朝名将,萧渊明绝对是不能被绕开的人物,后人总要感慨,他打了一辈子胜仗,最后一战却输了个彻底。

    不过哪怕最后一战输了,连北齐都承认,这不是萧渊明的错,而是队友拖后腿。

    高澄硬生生给吹捧出了一位青史名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十月初三,高澄领五万骑卒,七万步卒以及剩余州郡兵由合肥启程北上回朝。

    同行的除了高洋、高演两兄弟以外,还有萧渊明四妾章、于、王、阮,高澄准备将她们四人送入洛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