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道贼

    第二百三十三章:道贼 (第3/3页)



    这话弄得荀攸不怎么高兴,这朱建平在暗示他英年早逝?但什么叫做相师的,就是一话两说。

    见荀攸不高兴,此人就补充,非是荀君早逝,而是钟君寿长啊,哈哈哈!」

    一句话说的两人都是高兴,而这一晃,也有五六年了吧。

    此时,听钟繇又说起此人,荀攸疑惑,不知道钟繇要干什么。

    「公达,你自幼就与我相识,我呢,也痴长你六岁,但一直平辈而交。但今天我真有一言,不吐不快。我看啊,朱建平没准说的确实不错。我看你没准真要走在我前头。你何等身份,府君不说是二千石大吏,就只说家势就在你我之上。还有他如此恩重你我,你如何敢以言欺瞒他。不要说,你那诡诈伎俩,只论你的心,你是尊重府君吗?」

    荀攸沉默了,反问了钟繇一个问题:….

    「如果,一个你的好友被仇人追杀逃入你家。你会告诉那人,你好友的藏身之地吗?」

    要是一般人回答这个问题,那肯定是不告诉啊。但钟繇沉默后的回答却是:

    「会!」

    荀攸不意外,因为他知道自己这位好友是什么人。你可以说他泥古不化,也可以说他知行合一,去伪存真。他觉得不可以对人撒谎,那即便是善意的谎言也不会被他接受,其对名的看重,远远大过实。

    但荀攸不是,他反问了一句:

    「《孟子》离娄章句上有一篇,淳于髡问孟子,嫂溺是否要援手的事情。想来元常肯定是读过的。

    淳于髡问,男女授受不亲,是否为礼。那自然是的。但淳于髡这个辩士又问,如果嫂溺水了,救不救。如果是你,你肯定不救,因为礼为大。但孟子就说了,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看到了吗元常,这都是权变之计呀。礼的确为大,但不是所有事情都只是简单遵循礼就行的,因为在礼之后还有仁。如果二者冲突,当然是舍礼而取仁呀。」

    到这里,钟繇脸黑的不行,这荀公达在暗暗骂他是禽兽呢。但对于荀攸说的权变,钟繇一声冷哼:

    「何为权变?这天下就是被孟子的权变给败坏的。当人舍生就义时,有人苟且偷生,美名曰,权变。当人一诺千金时,有人言而无信,美名曰,权变。当人克己复礼时,有人诡诈机巧,还是美名曰,权变。所以到底何为权变?难道就是给那些无仁、无义、无礼、无信之人,在未能坚守的时候的开脱吗?所以,我看啊,权,德之弊也。而孟子,就是名教之贼也。」

    钟繇一席话说的震聋发聩。荀攸也没想到被他这么一激,其人竟然说出了孟子就是名教之贼的话来。

    如果张冲在这里,听到二人的对话,心里也会感慨。这钟繇所说的还是有几分道理的,如果道德不绝对,那就是绝对不道德。任何有空隙和权变的灵活空间,都将会为道贼们提供开脱诡辩的余地。长此,哪还有真道德,不过是阿媚于世罢了。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皆是伪善,是德之贼罢了。

    但如果要让张冲来选,支持谁的话。如果是

    张冲这个人,他会选择支持荀攸,因为礼的背后只是为了仁,如果二者相冲突,不要这礼也罢。看见亲人落水,就因为她是女的就不救,那还是人吗?

    但如果张冲是太平道之主,甚至是日后天下的宰执者,他会支持钟繇。钟繇有句话没错,天下丧乱之始在于人心散乱。忠不是忠,女干不是女干,今天是白,明天就是黑。道德与评价任人随意涂改,只要利于某些利益,就可以随意刻画。这就是天下没有尺度和准绳,人心不分善恶,自然女干者越女干,天下自然败坏了。

    钟繇说完话,就不理荀攸了,其人向着东边走,后面荀攸问:

    「你这是去哪?咱多年朋友,还因这个使气?」

    钟繇头也不回,就吐了句:

    「去找郭嘉,我们没能带郭图回来,这会他指不定多伤心呢。」

    lq.

    请叫我陈总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