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儿子官比爹大

    第六百七十二章 儿子官比爹大 (第2/3页)

“看着是不是觉得什么地方很奇怪。”

    “这秦川腹地有什么古怪的?”

    张阳还是摇头,“不应该呀,我记得从泾河到三原县应该还有一条水道来着。”

    “郑国渠是在泾河以东,什么时候北上去三原了。”

    一语惊醒了梦中人,张阳一拍脑门,“我糊涂了,泾惠渠还没开挖呢。”

    这泾惠渠是后世才挖出来的,就是为了解决旱情。

    有时候习惯久了,都快忘了这件事。

    看着地图本能地以为这里就该有一条河,现在才觉得不对劲。

    自宋以后,关中腹地的水位渐低,很快泾河也引不出水之后,关中屡屡遭旱,因此宋以后关西一片总是会闹出旱情。

    如今来看泾河的水流还不错,内涝也时常有之。

    也不知道现在李世民会不会答应修建泾惠渠来分流水道,让三原县以西一片的荒地也成为沃土。

    一想到太府寺只有奏报之权,张阳就觉得头疼,束手束脚的感觉很不好受。

    心中烦闷,只能将这地图放在书架上,本想着眼不见心不烦,可要是这个泾惠渠不修建,关中迟早也会因为泾河枯竭,导致干旱。

    干旱不在当代也肯定在后世,会让关中人口锐减,也会让关中成为荒芜之地。

    心烦意乱之下,张阳还是写了泾惠渠修建之事送入朝中,让天可汗看看。

    前后两份奏章,进入朝中久久没有回响,张阳很想去朝中问问那个天可汗,你那忧国忧民要励精图治的心去哪儿了。

    心里是这么打算的,媳妇这些天随时都要临盆,只能先搁着。

    关中的六月是收麦子的季节,人们来来往往于田地间收麦子,当风吹向骊山的时候,甚至可以闻到粮食香味。

    李玥与王婶走在池边,下腹一疼便再也站不住脚了。

    听闻媳妇惊呼,张阳连忙跑上前抱起她,“是不是要生了?”

    李玥面色泛白点头。

    “县侯快将公主殿下送入房中。”王婶一边嘱咐着与杨婶一起走入主屋开始忙碌,拿起炉子上的热水便准备接生。

    房门被重重关上,张阳只好在房间外等着。

    见女儿眼巴巴看着自己,张阳也看着她。

    小清清抬着头问道:“娘是不是要生娃娃了?”

    张阳让自己神色尽可能轻松一些,点头应了一声。

    不多时,弟弟妹妹也围了上来,纷纷等着屋内的情况。

    屋内时不时传来一声惊呼,张阳焦急地等在门外,实在耐不住心便推开门走了进去。

    婶婶们的动作很麻利,配合得也很好。

    张阳坐在床边看着她泛白的脸。

    只是这么一看,李玥突然一笑。

    “都这个时候了,你怎么还笑?”

    “我觉得一定是儿子。”只是说完这句话,她的面色又是一阵泛白,冷汗不停地从额前流下,忍着剧痛。

    过了半个时辰,终于传来了婴孩的啼哭声。

    婶婶抱着刚出生的孩子,笑道:“恭喜县侯,恭喜公主殿下,我们有小侯爷了。”

    “是……是吗?”李玥虚弱地接过孩子,满脸的幸福,也很虚弱。

    王婶又道:“孩子生产很顺利,这就去请孙神医。”

    杨婶熟练地收拾着屋内,将被褥也换下,拿去清洗,再是打开了门窗,通风好一会儿才端着水盆走出房间。

    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婶婶们的动作也是有条不紊。

    房门打开这才让弟弟妹妹们进来。

    孩子就躺在襁褓中,弟弟妹妹围在一起看着这个刚出生的孩子。

    小清清爬上了床榻,看着自己的弟弟好奇道:“好小呀。”

    李玥疲惫地讲道:“你小时候也这么小。”

    “那我小时候一定比弟弟好看。”

    李丽质起身道:“皇姐要休息,且去外面,不要打扰。”

    见李治还想多看一眼,李丽质拎着他的耳朵离开,一路上李治还叫唤着疼。

    小清清也跟着离开了。

    李玥看着刚出生的儿子,它的鼻子正在用力吸气出气,“你看他的呼吸多么用力,给他取个名字。”

    还在思索着名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