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六章 立冬

    第七百零六章 立冬 (第3/3页)

时李玥与师母也端着饭菜上桌。

    今天便留在老师家里用饭了,现在大安也回来,老师与师母心中最牵挂的事情也尘埃落定了。

    “高句丽的事如何了?”张公瑾笑着道:“大安从辽东回来之后很少说辽东的事,你师母就不愿意孩子们回家了还在说朝中的事。”

    闻言,师母神情有了些许不悦。

    张阳回道:“大安拿下了高句丽的王都,并且想要废了高句丽王,从此让高句丽成为我们大唐的郡县,但这件事遭到了朝中以赵国公为首的文官势力反对,他们想将高句丽王留在长安城,挟高句丽王来号令高句丽之民。”

    张公瑾吃着饭菜点头,“大安想法是好的。”

    “是呀,大安的方式一劳永逸,终究会有人反对,他的办法只要是施行下去,高句丽便不会再有王。”

    张公瑾又放下碗筷,“长孙无忌想得更长远,他觉得想要辽东安定,必须要挟制住高句丽,如此可以避免很多祸事,大安贸然废了高句丽王,或许会给高句丽徒增动乱,从而再次威胁辽东。”

    张阳点头,“所以我把温挺留在了高句丽,让他带着高句丽人与自己的本部兵马去攻打百济和新罗。”

    张公瑾抚须不语,好似在考虑这件事的好坏。

    总之李世民没有东征高句丽,也没有动用国力去攻打高句丽。

    在安置高句丽的这件事上,众人有很多的看法。

    张阳低声道:“赵国公的想法真的很有远见吗?一旦按照赵国公的说法,确实显得稳妥,但往后中原以东也就限制在了高句丽这片地,不除高句丽王,中原便一日得不到远东的跳板。”

    张公瑾颔首道:“如此看来你比长孙无忌想得更长远。”

    “是呀,我也这么觉得。”张阳笑着。

    “长孙无忌这个老匹夫也到了想要维稳的年纪,他不像你们这些年轻如此热血,所想所忧虑的自然也更加的稳重,倒是不像你们这般一腔热血为了往后考虑。”

    说着话,看这个弟子还是神情低落的模样,张公瑾长出一口气,“温彦博去世时,总说人生有太多的意难平,老夫此生没什么还未了却之事,比他好太多了。”

    “对了。”张公瑾又笑道:“老夫打算等收到了王珪这个老东西的死讯后再死。”

    张阳犯难道:“这能是老师说得算的吗?”

    张公瑾爽朗笑道:“老夫现在就等着那个老东西的死讯,他一去终南山便没了音讯,已经派人去打探他的死活了。”

    看老师的心态还不错,夫妻俩与师母告别之后,便又回了骊山。

    纵然得知老师的病情到了这一两年就是极限了,心肺的负担越来越重,人体是有极限的,心肺的承受能力也有限制。

    弟弟妹妹与孩子们都已经用过饭食了,现在小心安也能吃一点稀粥。

    张阳独自一人坐在华清池边,看着浩瀚的星空。

    “你师父有心事的总是这样。”李玥拿起一件外衣嘱咐小慧与小武,“你们也早点休息。”

    两个弟子齐齐点头,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李玥拿着外衣给夫君披上,“当心着凉。”

    “嗯。”张阳看着星星点点的夜空,“今天的星星格外地多,你看了吗,那是星座。”

    李玥也在一旁坐下来,“什么是星座?”

    “你看将参宿一四五七连接起来,再看上方那颗明亮的星……”张阳拿起桌案上的笔墨一边比对着夜空中的星星,“你看像不像一个举着刀的猎人?”

    李玥打量片刻点头道:“嗯,如此说来是有点像。”

    张阳笑道:“星空距离我们很遥远,但却是亘古不变的。”

    李玥坐在一旁将双腿放在熊背上,也目不转睛地看着星空。

    良久,冬日里的夜风更冷了,夫妻俩这才回到屋中休息。

    立冬是冬季的起始,也是二十个节气的四立之一,所谓秋收冬藏,冬天用来储藏粮食的季节,世间万物也进入到了休养的状态。

    草木凋零,蛰虫休眠,菜地里只有白菜和卷心菜与菠菜还种着,当然了还有一些芹菜,长势并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