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一章 沉淀与消化

    第八百二十一章 沉淀与消化 (第3/3页)

阁用饭了,忙得连个吃饭的工夫都要用上。

    张阳看向自己的儿子,小心安爬上自己的凳子,而后伸手抓着勺子,又不知道怎么用。

    不多时,王婶抱起他,带着这位小侯爷去另一边用饭。

    饭桌上就剩下了自己,张阳端着饭碗看着眼前一菜一汤和一个咸鸭蛋。

    好久没有一个人用饭了,也不知道上一次一个人用饭是什么时候。

    饭桌上只有自己一人,如此用饭还怪不适应的。

    饭是去年新收的稻米,这稻米很香,张阳将咸鸭蛋挖出来伴着饭,夹起菜就吃了起来。

    拿起汤碗将汤喝下,这才舒坦地长出一口气。

    走入藏书阁中,这里铺满了纸张,墙上也挂着图表。

    吃完饭的碗筷就搁在一旁。

    要整合骊山的人力资源,再重新进行分配。

    接下来的日子有的她们忙。

    张阳默不作声拿起一旁的吃空的碗筷离开。

    走出藏书阁,见到王婶正带着小心安讲话,教得很耐心。

    将这些碗筷洗好,张阳点好炉子,放上一个水壶,再倒上三杯热茶。

    茶水端入藏书阁,炉子放在一个水壶就架在上方烧着。

    她们四人还在忙着,似乎并不注意到自己来过,见李丽质拿起茶杯喝下一口热茶。

    张阳点头,从藏书阁的书卷上找了一卷书,而后坐在藏书阁门口,嗮着太阳看着书。

    她们有什么需要也可以随时递上。

    时间过得很慢,张阳看着书中的内容,这卷书是随着范阳卢家的遗产而来的藏书。

    书中记录的是黄老之学,又称黄老学说,古来黄老学派尚阳重刚,在战国时期就是一种传播十分广泛的思潮。

    黄老学说主张贵清静而民自定,主张君主治国无为而治,掌握政治要领即可。

    当年的萧何,陈平等人也是十分推崇黄老之学。

    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黄老之学成了一种精神寄托与个人修养的追求。

    不再适用于朝政时局,而以后就成了一些人的生活作风追求。

    如果说黄老学说只用来修身养性,也是不错的。

    藏书阁内很安静,偶尔还会有几声低语。

    阳光很暖和,万里晴空不见云彩,天地间安静得连风声都听不到。

    张阳看完了这卷书,再次走入藏书阁,炉子上的水壶轻了不少。

    重新给她们添上水,想到家里还有宫里所赐的名贵南方糕点,拿出来也放在媳妇手边。

    再从书架上拿出一卷书,这卷书叫作《道原》是黄老学说中的非常重要的一篇。

    继续坐在藏书阁的门口,安静看书。

    又过了一个时辰,弟弟妹妹都回来了,家里又恢复了闹哄哄的状态。

    张阳回头看向藏书阁内,小武给李玥按着肩膀,小慧按照小武的肩膀。

    四人互相按着腰背放松,看来她们的工作告一段落了。

    直到她们都躺下来,闭眼放松着。

    这种工作对她们的眼睛损伤很大,朝中近视严重的文吏也很多。

    想要透光度足够的玻璃,在质地和烧制成分上还要加以改进。

    如今烧制出来的玻璃就白蒙蒙的,别说透光度了,做成眼镜就像是眼睛蒙上了一层白雾。

    只能看到人影,别说看清楚字了。

    张阳看向手中这卷黄老学说的道原卷,指望这些是不行了,还是要靠自己。

    早春的关中昼夜温差很大,尽管骊山技术院校已经没有名额,来这里的人问询的人依旧很多。

    李泰近来已经很少参与设计改造器械相关的事情了,他安排了人扩建骊山技术院校,便撒手不管。

    魏王殿下也开始进入了养老生活。

    教他的电磁相关知识,他也没有半点进展。

    路要一步步走,骊山能有现在的成果不容易,光是当初制造蒸汽机,就足够让骊山的所有技术骨干发疯。

    现在又进入了沉淀期,各种理论需要补充。

    得到的技术知识需要沉淀,消化,揉碎,加以应用之后转化成生产力。(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