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一章 清醒的人

    第九百零一章 清醒的人 (第3/3页)

,况且……”

    拍了拍他的肩膀,许敬宗又道:“况且,县侯也没将你放在眼中。”

    “许尚书,下官不忍看着礼部被褚遂良欺负,别无他想。”

    “嗯,那就好好做事,不要想太多,也不要太将自己当回事了。”

    李义府闻言,神色多有恼怒,还是咽下了这口气。

    许敬宗带着他走出这处街巷,“过了今年,老夫向陛下进言,让你任职鸿胪寺卿,现在朝中能人众人,房玄龄,长孙无忌,杨师道等人皆在,还未到我等能够出头的时候,你也别太放肆了。”

    李义府又道:“大安兄弟去见过陛下后,也来敲打过下官,许侍郎教诲,下官谨记。”

    朝中的人心算计来算计去,这些事太累。

    许敬宗想到狄仁杰那孩子的笑容,心里便会舒服很多,走入东市的街头,他看着一个个的菜贩子,“也不知道今天的仁杰那孩子想要吃点什么?”

    李义府提醒道:“许侍郎,他是狄知逊的孩子。”

    “那又如何?这孩子懂事乖巧,老夫养育他成人也无妨。”

    “许侍郎,你变了。”

    “义府,人都会变的,这世上只有县侯是真心为了我等着想,你若得到县侯的指点,你也会开明的。”

    在许敬宗眼中骊山县侯是绝对要服从的存在,他甚至因为骊山的一句嘱托,能够将狄仁杰当作自己孩子养。

    仁杰确实是个很好的孩子,也很招人喜欢。

    李义府停下脚步,目光看向长安城的东面,心中隐隐有些失落。

    当夜,许敬宗还是给骊山写了一封书信。

    书信第二天一早才送到骊山,张阳知道了李义府的事,也知道了这个李义府的问题。

    这人太过激进了,这样人若不加以斧正以后难免会闯祸,人的思想不能出问题。

    张阳觉得许敬宗有些多虑,或者说他故意将这人的问题说得很严重。

    只不过希望骊山能够对李义府多一些注意。

    现在的朝中是百舸争流,想要往上走的人太多。

    大唐越是强大,这样的人就越多。

    不缺李义府一个。

    在许敬宗的权势版图认知中,李义府又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上官仪,裴行俭,张大安,狄知逊,都是与骊山有关的官吏一系,这些人少一个都会让骊山在朝中的话语权削弱。

    张阳将信烧毁,思量半晌写了一封回信,安排人送去长安交给许敬宗。

    转头看向家门口,小清清正在带着弟弟念诗。

    弟弟妹妹们也正听着她们皇姐讲课。

    张阳叹道:“都人到中年了,想这些做什么?”

    说罢,感觉上火,近来都离不开干菊花来泡茶。

    山风拂过这片天地,秋雨淅淅沥沥落下,又是风吹过的时候斜雨落在身上,凉意刺骨。

    这场雨来得不急不慢,浇在地上,落在华清池中。

    李玥的课只能暂时告一段落,孩子们纷纷走入藏书阁做着课后作业。

    她走到一旁道:“我们需要很多工人来铺设铁路。”

    张阳的手拿着杯子还未放下,将杯子拿到嘴边,饮着茶水目光看向远处,“嗯,又要花很多钱。”

    李玥双手背负,站在夫君身侧,也看着窗外的雨景,“当我掌握了星辰历法之后,便觉得数术无趣了很多。”

    “你终于说出这句话了。”

    看着夫君的侧脸,李玥转过身又道:“数术一道像是永无止境,永远都学不完,但夫君所教授的却只有只言片语了。”

    听着屋外的雨声,雨势又大了许多,听着雨水落在屋檐上的声音,张阳笑道:“人的一生很漫长,但人的一生又是有限的,能够学到的知识也是有限的。”

    李玥回道:“嗯,我的天赋止步于此,再无寸进了。”

    二十五岁的媳妇有一种开悟的感觉,张阳放下手中的茶杯,“适可而止便好,急于求成容易入魔,不如停一停。”

    “已停过一段时间了。”

    “那就多停几年试试,直到重新想起来时再试试。”

    “想认命了却又不甘心。”李玥心中升腾起无力感,这是来自学习能力的瓶颈,需要进步就需要新的理论。(本章完)